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1.目的
规范微生物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2.适用范围
微生物室的所有检验项目。
3.职责
微生物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4.1分析前质量控制
4.1.1检验申请单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选择性选取相应标本申请微生物检验。
4.1.2生成微生物检验标本标签
护士应在核对医嘱、病人信息和检验申请信息后,生成申请单和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并将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正确贴于容器上。
4.1.3标本的采集手册
实验室制定样本采集手册,指导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
4.1.4样本采集和运输
样本采集人员确认病人,按照《标本采集手册》采集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使用指定的运输培养基或容器,安全运送到检验科。
4.1.5样本的接收
样本接收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对标本接收或拒收,并记录在lis中。
4.1.6微生物检验标本信息输入
微生物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严格核对病人信息和标本信息等资料,正确录入。
4.1.7样本储存
微生物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对已处理的标本进行储存,保存六天,以便能在出具结果报告后可以复查,或做补充检验。
4.2分析中质量控制
4.2.1试剂的质量控制
4.2.1.1所有试剂在用于标本检测前,必须通过质控以评估质量并记录质控结果,只有质控合格才能使用。下列试剂每进一批新批号或货号要求用阴性、阳性标准菌株或质控菌株评估其质量。触酶、氧化酶、凝固酶、β-内酰胺酶、隐球菌抗原、诊断血清、Optochin、X、V和XV纸片;细菌鉴定系统使用的每一种鉴定卡、药敏卡及相关试剂。
4.2.1.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包括染色液、诊断血清以及各种生化反应试剂等。
4.2.1.3染色液质控:微生物实验室最常用的染色液是革兰染色液和抗酸染色液。对自制的染色液,要求将整个配制过程的操作步骤形成记录并保存,配好的染色液应贴上写有染色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的标签。初次使用时必须用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标准株作质量鉴定,以证实染色液配制无误,商品化染色液应对品牌、试剂名称、批号、存放条件、失效期,厂家应向客户提供染色液鉴定的质量保证书。革兰染色液应每周做一次质量控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大肠埃希(ATCC)作革兰染色液的室内质控。抗酸染色液应每周做阴性和阳性对照的质量控制,用已知阳性的卡介苗(高压灭菌后为阳性质控物)对抗酸染色液进行质量鉴定。过期的染色液应不再使用。
4.2.1.4诊断血清的质控:从有资质的生产单位购买。验收时必须看清生产批号、血清效价、透明度与色泽,初次使用时应注意工作浓度并与原用的诊断血清对照比较后再用于病人样品的测试。试验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要经常检查贮存在4℃冰箱中的各种血清,若发现混浊,出现絮状,应停止使用,过期的血清应不再使用。
4.2.1.5常用生化试剂的质控:目前,实验室微生物的鉴定主要依靠鉴定仪,使用微量生化反应板条,因此检验中常用的生化试剂种类较少,但是应注意在用试剂在贮存时的避光、冷藏等要求,保证试剂的稳定性,不使用过期的试剂。
4.2.1.6药敏纸片的质控: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药敏纸片使用前应以标准菌株进行验证。
4.2.1.7平行试验:新批号试剂使用前须用老试剂或参考材料进行平行试验。
4.2.1.8无厂家特殊说明时,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4.2.1.9缺陷或失效的试剂可用于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须在明显位置标记“供培训使用”字样,并与检验试剂分开,否则报废处理。
4.2.2培养基的质控
4.2.2.1购买的商品化培养基:实验室应保存制造商所遵循的质量保证标准,以及每批号产品完成无菌试验、生长实验、生化试验及质量控制性能的合格证明等文件;无质量保证标准的培养基,每批号和\或每次购买的培养基性能检测,包括无菌试验、生长实验、与旧批号的平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等。
4.2.2.2自制培养基:每个批号产品应检测相应的性能,包括:培养基名称和类型、配置日期和配置人员、培养基/溶液的类型、体积、分装体积、成分、每个成分物质的含量、制造商、批号、PH(最初和最终)值、无菌试验、生长实验、与旧批号的平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等。
4.2.2.3合格的培养基外观标准:完整、琼脂附于平板底部,血平板无溶血现象,颜色好,湿润、无干裂、无污染、无混浊或沉淀、无冻伤、无过热现象,MH平板的厚度应为4mm,其他平板的厚度至少3mm。
4.2.2.4无菌试验:培养基数量在份以内,随机抽检5%,份以上随机抽检10份。置35℃培养24小时后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无菌生长为合格。对无菌手续分装的培养基则应对全部培养基进行无菌试验。
4.2.2.5生长实验和生化反应实验:质控菌株35℃培养24小时,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0.5麦氏单位的细菌悬液,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1:稀释,每块平板接种10μl菌液(相当于~CFU/平板)。培养24~48小时,符合生长、生化试验质控标准方可使用。
4.2.3自动化仪器试剂质控
1)鉴定卡的质控新批号鉴定卡实验前做一次质控,每一新生产批号鉴定卡需用相应质控菌株做质控以检测生化反应的可靠性。材料和试剂批号必须记录并保存。
2)药敏卡的质控分月质控和新进试剂批号验收质控。
3)检测仪器要进行维护、功能评估及稳定监测。
4.2.4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纸片,对纸片进行质量验收和质控试验。
4.2.5标本预处理、涂片及接种(微生物标本接种岗位检验人员完成)。不同标本处理流程请参见微生物项目指导书。
4.2.6菌落观察及鉴定(细菌鉴定和药敏岗位检验人员完成)细菌鉴定和药敏岗位检验人员取出充分孵育的平板观察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根据需要进行革兰染色及初步生化试验以判别细菌类型。根据初步检测结果,制定进一步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案。涂片染色、手工或仪器鉴定,按照要求进行质控,确保试验质量。
4.2.7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由细菌鉴定和药敏岗位检验人员完成)检验人员根据细菌初步鉴定结果核实鉴定和药敏方案并实施,按照细菌鉴定和细菌、真菌药敏卡标准操作规程或K-B法进行该试验。
4.3分析后质量控制
4.3.1报告岗位人员综合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形成检验报告并签名,微生物室组长或指定人按照相关抗菌药物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核对药敏结果,尤其注意异常和少见结果。
4.3.2报告病人结果之前,应确定质控在可接受范围。
4.3.3经双人双核后发布到lis中,门诊的报告单交前处理组分发给门诊病人。
4.3.4血培养阳性、脑脊液涂片阳性、抗酸涂片阳性和淋球菌涂片阳性的初步报告经核实后,按《微生物室危急值报告程序》报告。
4.3.5发现传染性病原菌应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报告给公卫科和相应临床科室。
(来源于迈克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