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病上

(1)炭疽约公元前年(商朝前期),埃及发生对牲畜影响很大的第5次瘟疫和史称“疖子(boils)瘟疫”的第6次人畜共患的瘟疫疫病大流行,可能是有史以来炭疽流行留下的最早记录。公元前3世纪(秦汉时期),中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炭疽也有相关记载。公元前25年,古罗马诗人维尔吉(公元前70~前19)描述了一种与炭疽有很多相同之处的动物瘟疫,并警告说它有可能通过与被污染的兽皮接触传染给人。年,欧洲中部炭疽大流行,6万多人丧身。~年,俄罗斯因牲畜患炭疽损失万金卢布。年,俄罗斯有约10万人死于炭疽。年,德国细菌学家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柯赫(HeinrichHemannRobertKoch,.12.11~.5.27)进行炭疽杆菌人工培养成功,发现“炭疽菌”处于休眠状态的孢子能传播炭疽病,提出防止炭疽病传播的方法,是将死于这种疾病的动物尸体烧掉或深埋。当年4月,他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众。阐述了炭疽病原菌完整的生活周期。在现代微生物学史上第一次科学论证了某种特定病菌成为特定疾病的致病原因。年,德国医生佛雷德里克·奥古斯都·约翰·吕夫勒(FrederickAugustJohannesLoffler,.6.24~.4.9)发现“鼻疽杆菌”。年,美国人W·韦尔奇发现“坏疽杆菌”。年,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2.27~.9.28)发明预防炭疽接种法。年5月5日,他开始试验注射减毒炭疽病免疫疫苗,首先使用牛羊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苏联一个军事部门曾不慎把炭疽杆菌芽胞散播到空气中,结果导致68人发病死亡。“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主要为食草动物(牛、羊、马等)的传染病。人接触患炭疽的动物后,可以受染而患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cutaneousanthrax),其次为“肺炭疽”(pulmonaryanthrax)和“肠炭疽”(intestinalanthrax)。以“皮肤炭疽”危害最轻,如不治疗,死亡率为25%。后两者过了潜伏期,一般难以治愈,可以继发“炭疽杆菌菌血症”(B.anthracemia)及“炭疽杆菌脑膜炎”(anthraxbacillusmeningitis),病死率较高。由于经济发展和卫生条件改善,自然发生的炭疽病例已明显降低,而将炭疽杆菌制成生物武器,用于恐怖活动却时有发生。(2)致病菌研究公元年(隋炀帝大业6年),中国太医博士巢元方(约~)在《诸病源候论》中,首次记载了皮肤癣菌感染病“头癣”,当时称“肥疮”。该书还指出,“疥疮”是由虫引起的。11世纪初,出生于布哈拉的阿拉伯名医阿布·阿里·阿尔-胡赛因·伊本·阿布达拉·伊本·西纳(Abu‘Alial-HusainibnAbdallahibnSina,~.6,西方人称之为阿维森那Avicenna,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并称医学史上3位鼻祖)首先发现了“原体”可以是产生疾病的原因,指出肺结核就属于此类疾病,天花和麻疹也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原体”所致,而且还强调了“消毒”的重要性。年(明神宗万历32年)中国明代医学家申斗垣在《外科启玄》首次记载了癣菌传染性皮肤病“鹅掌风”、“脚湿气”等症。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区别开。年,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路德维希·卡尔·魏尔啸(微尔啸,微耳和,RoudolfLudwigKarlVirchow,.10.13~.9.5)指出,痢疾、疟疾、肺炎等疾病都是人为造成的流行病。年,德国医生尼塞尔(AlbertLudwigSigesmundNeisser,.1.22~.7)发现淋球菌。年,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现“化脓菌”。年,他采用病原菌毒素的接种法防治一些疾病,开创了医学上的免疫学。年,美国细菌学家丹尼尔·沙门(DanielElmerSalmon,.7.23~.8.30)发现会导致人畜共感染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年,英国军医布鲁斯(DBruce)从马耳他岛一名因流行性发热而死亡的士兵脾脏中发现了大量细球菌,命名为“马耳他细球菌”。此后,又有人陆续发现“牛流产杆菌”和“猪流产杆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细菌在形态、培养特性上均相似。年,正式命名为“布鲁斯氏杆菌”,可分为6个生物种,18个生物型。它会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主要表现长期发热、多汗和关节痛等,血或骨髓培养分离到布氏杆菌即可确诊。四环素及链霉素联合治疗对急、慢性病例均有效。预后良好,病死率很低,多数患者于3~6个月内可恢复健康,即使无抗菌药物治疗,也只有10~15%病人的病程超过6个月。慢性病例因反复发作可表现关节强直,运动障碍。母畜感染后可流产。人畜患本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可再感染,特别是牛、猪和羊。~年,德国细菌学家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柯赫(HeinrichHemannRobertKoch,.12.11~.5.27)陆续发明了细菌的盖玻片和载物玻片检查法、悬滴检查法、固定和染色、浇筑平碟培养法以及病原体照相术等一系列细菌学检查方法,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奠定了基础。年,法国人阿夏尔(EmileCharlesAchard,.7.24~)发现副伤寒杆菌。年,日本细菌学家志贺洁(しがきよし、,.12.18~.1.25)发现“赤痢病原菌”(志贺赤痢菌)。年,巴西心脏病研究中心发现心动脉血管钙化变窄的病因,是机体受到一种名为“施米迪亚”的细菌感染所致。年6月,德国研究人员发现,病菌靠自制“注射器”攻击人体细胞:病菌在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然后通过注射器把它排到外面,将其一个接一个地置于不断增长的针头上,在构成针的时候蛋白质会改变其空间结构。通过X光和核磁共振光谱,研究人员成功追踪了针结构形成中每个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变化。年10月,德国研究人员参与的国际小组发现~年在欧洲肆虐的“黑死病”,是由一种目前已经灭绝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导致的。科学家们还破译并完整重构了该病原体的基因组,结果显示现在所有种类的鼠疫杆菌都与其有关。](3)破伤风公元年(隋炀帝大业6年),中国太医博士巢元方(约~)在《诸病源候论》中首次记载了“破伤风”的症状;宋代《太平圣惠方》首次将其定名为“破伤风”。年(明世宗嘉靖33年),中国薛铠(字良武)著《保婴撮要》,创用烧灼断脐法预防婴儿破伤风。年,德国细菌学家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柯赫发现破伤风菌。发表《关于创伤传染病病因的研究》,提出各种传染病均由一定病原菌引起。年,德国医生阿瑟·尼科莱尔(ArthurNicolaier,.2.4~.8.28)发现破伤风杆菌。年,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KitasatoShibasaburo,.10.20~.6.13)在留学德国期间,发明了“破伤风菌”的纯粹培养方法。年,阿道夫·冯·贝林(EmilAvonBehring,.3.15~.3.31)与北里柴三郎发现抗毒素,制成白喉抗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贝林因此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免疫学家加斯东·雷蒙(GastonRamon,.9.30~.6.8)和佐伊勒(CZoeller)研制成功“抗破伤风疫苗”(TetanusToxoid,TT),年用于接种。年,改进后的“TT”开始大量生产。(4)白喉~年,西班牙流行白喉。1年,首次对白喉病作了详细的论述。年,苏格兰外科医师马丁(GeorgeMartine,~)实施第一例气管切开术治疗白喉。年,英国内科医生约翰·福瑟吉尔(JohnFothergill,.3.8~.12.16)在《论坏疽性咽炎》中描述了白喉。年7月,法国医生布皮埃尔·布雷托诺(PierreFidèleBretonneau,.4.31~.2.18)首次施行气管切开术,挽救了一个4岁白喉女患儿的生命。年,他正式将此病命名为“白喉”。~年,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佛雷德里克·奥古斯都·约翰·吕夫勒(FrederickAugustJohannesLoffler,.6.24~.4.9)和西奥多·阿尔布雷希特·埃德温·克莱伯(TheodorAlbrechtEdwinKlebs,.2.6~.10.23)发现“白喉杆菌”。年,法国内科医生皮埃尔·保罗·埃米尔·鲁(PierrePaulEmileRoux,.12.17~.11.3)和瑞士裔法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埃米尔·简·耶尔森(AlexandreEmileJeanYersin,.9.22~.2.28)研究白喉毒素。年,德国细菌学家埃米尔·阿道夫·贝林(EmilAdolfvonBehring,.3.15~.3.31)和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发现白喉抗毒素,开创血清疗法。年12月24日,他首次用白喉抗毒素治愈柏林诊所一个儿童患者。年,白喉抗毒素成批生产,用于注射预防白喉。他为此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年,德国医学家保尔·埃尔利希(PaulEhrlich,.3.14~.8.20)评价了抗白喉血清的效用,确定了标准用量。他因免疫学的工作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年(清光绪20年),清末外科医生余景和(字听鸿,~)作气管切开术,抢救白喉患者。年,英国伦敦医生亚历山大·托马斯·格伦尼(AlexanderThomasGlenny,.9.18~.10.5)在设法改进德国医生埃米尔·冯·贝林(EmilvonBehring,.3.15~.3.31)治疗白喉所采用的抗血清的工作中,偶然发现一种更安全长效的抗菌素,将其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稀释,获得一种防治白喉的无副作用的混合液。年,格伦尼和法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雷蒙(GastonRamon,.9.30~.6.8)提出用白喉类毒素作人群免疫。年,“白喉疫苗”(DiphtheriaVaccine)问世。人类与细菌之战,是“魔高一尺”?还是“道高一丈”。人作为复杂的生物复合体,维护人体内正常的菌落生态,是预防细菌感染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警惕各种人造抗菌剂和生活在无菌环境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                







































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
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jbolanhui.com/ljcb/4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