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的主要技术有核酸分子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检测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genechip)。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应用非放射性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的方法。
FISH的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带颜色的杂交信号,从而在显微镜下进行目的基因的定位检测观察。
一、FISH流程
1、根据目的基因信息设计合成带标记的特异性探针;
2、待测样本制备(组织切片,细胞爬片);
3、(1)探针变性:将探针在75℃怛温水浴中温育5min,立即置0℃,5~10min,使双链DNA探针变性。
(2)标本变性:将标本于50℃培养箱中烤片2~3h;玻片标本,将其浸在70~75℃的体积分数70%甲酰胺/2×SSC的变性液中变性2~3min;立即按顺序将标本经体积分数70%、体积分数90%乙醇系列脱水,每次5min,然后空气干燥。
4、杂交、将已变性或预退火的DNA探针10mL滴于已变性并脱水的玻片标本上,盖上18×18盖玻片,用Parafilm封片,置于源潮湿暗盒中37℃过夜(约15~17h)。
5、显微镜下观察信号,结果分析。
二、FISH技术优缺点
优点:
1、荧光试剂和探针经济、安全;
2、探针稳定,一次标记后可在两年内使用;
3、实验周期短、能迅速得到结果、特异性好、定位准确;
4、FISH可定位长度在1kb的DNA序列,其灵敏度与放射性探针相当;
5、多色FISH通过在同一个核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可同时检测多种序列;
缺点:
1、不能达到%杂交,特别是在应用较短的cDNA探针时效率明显下降。
三、FISH技术临床运用
1、疾病诊断
1)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定性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2)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检测白血病骨髓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
3)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定性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中的AML1/ETO融合基因,仅用于初治病人的分子分型的辅助诊断。
4)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定性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仅用于初治病人的分子分型的辅助诊断。
5)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分型检测
6)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检测:定性对人泌尿生殖道样本中解脲脲原体的分型检测。
7)人乳头瘤病毒(23个型)基因分型检测:定性检测尿道分泌物、宫颈脱落细胞、疣体细胞等样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别。
8)新型冠状病毒-nCoV核酸检测:心冠病毒检测。
9)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检测:定性检测人痰液样本中的如下所示种(群)的分枝杆菌。
10)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检测:检测生殖道分泌物、宫颈细胞样本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DNA的存在。
2、用药指导
1)CYP3A5(AG)基因检测:人外周血基因组DNA中CYP3A5基因位点基因型。用于评估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药物)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和指导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用药。
2)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华法林(房颤、血栓、肺栓塞等)个体化用药指导。
3、产前诊断
1)MTHFR(CT)基因检测试;定性检测从人外周血提取的DNA中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位单核苷酸突变。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2)产前染色体数目检测:检测羊水细胞中13号、18号、21号、X及Y染色体的数目。
4、在实体瘤中的应用
1)EGFR基因检测试:定性检测确诊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肺癌组织切片中的EGFR基因扩增。
2)ALK基因重排检测试:用于检测临床确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ALK基因重排情况.
3)HER-2/neu基因检测试:定性检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切片中的HER-2/neu基因(17q12)扩增。
4)TOP2A基因异常检测:用于检测临床确诊乳腺癌患者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TOP2A基因异常情况
5)人类K-ras基因突变检测: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临床确诊的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提取的DNA样本中K-ras基因外显子2和3的8种基因突变。
6)膀胱癌细胞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检测:检测尿液中脱落细胞的3号、7号、17号染色体的数目及9号染色体上p16基因位点的数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