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肠胞虫检测阴性的对虾苗,养殖3040

白癜风根治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第期消息年9月9日发布:

全县南美白对虾秋二茬苗种投放已基本结束。今年秋二茬苗的投放有如下特点:一是虾苗投放时间比去年提前10天;二是养殖户投苗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三是苗种总体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协会苗检平台的苗种质量检测显示,今年秋二茬苗阳性检出率较低。协会苗检平台至目前为止,检测秋茬苗个批次、个样本,阳性苗检出率占总样本数的0.38%、占抽样批次数2.36%。

协会平台采样

秋二茬苗从7月8日始,养殖户相继投放,投放后的养殖状况如何,协会专题做了一些苗种质量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投放苗种时检测呈阴性的虾苗,投放养殖30-40天时,再行检测到肠肝胞虫阳性。这种现象又重复出现。协会也曾多次对此类情况咨询专家、研究探讨。

协会认为:虾肝肠胞虫检测为阴性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养殖30-40天后出现虾肝肠胞虫阳性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虾苗虾肝肠胞虫感染率低,采样时未能采集到阳性个体,虾苗检测结果表现为阴性。检测结果为阴性,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样品所在虾池所有虾苗个体都不携带虾肝肠胞虫,二是该池塘中存在虾肝肠胞虫,但携带率低,采样时没有采到阳性样,样品全为阴性个体。一只虾池中数量达到百万只,采样只能采集其中极少部分,如果阳性个体含量较低,能采集到阳性个体的机率极低。因此,检测结果为阴性却为虾肝肠胞虫含量低的苗种投放后,因为环境条件不佳会出现虾肝肠胞虫的暴发。这几年业内已充分认识到虾肝肠胞虫的危害,从种虾场到繁育场再到标粗场都十分重视种虾或虾苗的虾肝肠胞虫的控制,应该说种虾或虾苗中虾肝肠胞虫不象前几年那样含量高,但要做到每只种虾或每只虾苗都不带虫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携带低含量虾肝肠胞虫的苗是养殖一段时间后出现虾肝肠胞虫阳性虾苗的主要原因。

2)如果池塘灭胞不彻底,即使虾苗个体表现为绝对不携带虾肝肠胞虫,但养殖一段时间后也还可能检测出阳性。如果虾池环境中存在上批养殖残留的虾肝肠胞虫,再次投苗后,前期因为水质尚可,对虾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不一定感染虾肝肠胞虫。随着养殖时间的发展,水质逐渐恶化,对虾的抵抗力下降,此时池塘中存在的少量虾肝肠胞虫可能感染发病,感染的数量增多,从而表现为虾肝肠胞虫阳性结果。

3)检测结果不可靠。如果检测机构因为设备、人员、方法、环境、试剂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不符合条件的原因,可能会将阳性样品检测出阴性结果出来,也可能出现上述现象。如果是这样,那就要从上述方面来考察检测机构是否做到质量可靠。

虾苗的检测工作大大提高了投放虾苗的质量,这是近年来如东小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被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但并不是检测为阴性的苗种一定能养殖成功,这其中就包括有上述采样技术的漏洞。目前这种漏洞还较难通过更可靠的手段来改善。广大养殖户可以通过多样本检测来降低这种风险。

5月份,如东南美白对虾协会也曾专题对接、咨询专家,请求技术援助,科学解读,联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虾蟹体系细菌病防控岗位科学家黄倢、国内一线学者广东海洋大学杜国平老师、上海海洋大学戴习林教授、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沈辉。

黄倢:检测存在灵敏度、抽样量、并样比影响的问题。低水平带毒的群体,由于上述问题,可能检测不出阳性,但养殖一段时间后,阳性感染发生扩散,因此二三十天后就能检出阳性了。

一般实时定量PCR灵敏度最高,另外,样品提取核酸时还应该先用几丁质酶消化,否则孢子内核酸可能释放不出来。大群体2%感染率是需要抽样尾,并样为30份才能检出其中的3尾低水平感染,这样的检测代价相当高,一般养殖户或者育苗场都不会这样检,因此对低水平感染的漏检情况很多。即便这样检了,对于低于2%的感染率,依然会漏检。

因此我们建议要进行标粗检疫,即在高密度标粗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检测,有阳性就不再进行后续养殖了。

杜国平:关于“虾苗期多家检测EHP均阴性,而标苗或养殖二三十天后检测EHP为阳性”问题,我认为:EHP是养殖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机会性病原体,池塘养殖对虾容易携带,其携带、被感染和受影响的程度与环境恶化和对虾体质密切相关;通过改善环境增强对虾体质,可以降低其风险与影响。在采样检测规范可靠的前提下,有多种可能导致“苗期阴性,养殖阳性”。例如:

1、标苗养殖环境病原感染所致。

EHP在养殖环境中普遍存在,尤其曾发生过EHP感染而未经有效消毒的养殖池塘或标苗池/车间(底泥、下水道等)更广泛存在。它不仅可以存活于养殖环境中的许多(包括微型动物)生物体内,更广泛存在于养殖水体的漂浮物、水中(尤其悬浮物)、粪便、底泥等,并可通过潮汐、水流、风力、沾染携带等方式传播。一般而言,养殖池塘、普通的标苗场的生物安保条件远低于规范管理的育苗场。EHP检测阴性的对虾小苗,在标苗或养殖过程中,若摄食含有EHP或其孢子的生物、沉积物等杂物也可携带EHP。标苗养殖过程中环境渐劣/营养不良导致体质弱化的条件下,这些携带EHP的虾苗在群体中可能引发感染扩散,这时抽样检测容易呈现阳性。

2、存在苗期虾苗EHP携带率/携带量低的可能性(排除标苗养殖环节感染)。

若苗期存在极少数携带/极低量EHP的虾苗(比例很低),因育苗环境营养良好或其他因素可能抑制(或迟缓)其体内外EHP增殖扩散。在总体携带率/携带量极低的情况下,出苗前几次“规范”的随机抽样也很可能没有抽到EHP阳性苗,或虽抽到极少数阳性苗但样品中EHP含量低于仪器方法的检测限,检测结果也会呈阴性。但是,标苗或养殖过程中,在环境/营养不良等条件下,这些携带EHP的虾苗也可能因体质弱化导致病原体增殖,并在群体中引发感染扩散,这时抽样检测容易呈现阳性。

将单纯的虾苗病原检测(产品检测),转变为育苗生产过程全面质量控制,其多方向连续监测能综合评估并有效降低这类风险。

戴习林:苗检阴性养殖20-30天再检阳性,这个情况往年也经常发生,原因可能是2种情况,一个是虾苗体内的肠肝胞虫总量不高,低于我们的检测限,后面数量增多后可检出,还有一种是养殖池塘底质中有残留的肠肝胞虫,养殖一段时间后感染而被检出,当然单从“苗检阴性养殖20-30天再检阳性”这2次检测是无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结合今年肠肝胞虫的阳性检出率高,如果是放养前苗,那么是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是养殖20-30天后检出率高,那么是池塘本身消毒不到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不管怎么说,在养殖期检测到肠肝胞虫,只要生长缓慢现象不明显,或者还没有表现出生长缓慢特征,那么通过改善水质,提高对虾免疫力,饲料蛋白采用以动物蛋白为主或者全部的配合饲料,适当降低密度,还是可以很好的减少肠肝胞虫对养殖的影响。

沈辉: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一直提倡20~30天后再检测意义的印证。随着近两年我们检测力度的增强,江苏的苗种第一次检测的阴性率普遍有所提高,表明来江苏的苗种质量有所提高,否则第一次抽样就能检测到(今年收到几百份山东样品普遍第一次检测阳性率就远高于江苏苗),而有些后期20天仍检测到阳性的苗种是因为原苗种的阳性率很低,抽样很难抽到阳性个体,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总之,出现以上情况,是原先苗种质量有所提高,但还不完美的表现。

END

来源: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如果发现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重磅消息!水产养殖与流通最新开通抖音号——水产先声!为水产而言为水产而声抖音搜索“水产先声”优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com/lyzl/8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