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s://handan.house.qq.com/a/20160726/025122.htm
微博上有个话题#疫情打破了你的哪些计划#,5.3万网友参与讨论,提到的计划有旅行,回老家过年,考驾照等等。
可对于尚没有一个准确人数统计的孕妇群体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的可能是命运……
2月1日,一名新医院西院顺利自然分娩,近期已有多例类似报道
年2月2日,一名新生儿在这个被称为千载难逢的好日子出生,但出生30小时后,他成了目前已知年龄最小的“新冠”患者,其母亲此前也被确诊。
在同一天(2月5日),医院还确诊了一例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仅17天大。
就在今天,又有消息传来:医院又确诊一例出生仅5天的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当了妈妈后,看见这种新闻真的会心如刀绞。
从最初开始的儿童不易感染,到9岁儿童被感染→2岁儿童被感染→9个月婴儿被感染→1个月婴儿被感染,再到现在才出生30个小时的宝宝就被确诊,新冠病毒的无情与残酷,考验着所有人。
越是这个时候,孕妈越不能慌,调整心态的同时学习了解更多的科学防护方法,保护自己和宝宝。
你要知道,这些不仅现在有用,也是整个生命孕育最初的天中必囤的知识。
//
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
可能的途径有什么?
①母婴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胎盘或者从孕妇阴道到达绒毛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
就目前的病例分析来看,专家不排除这种传播方式的可能性。
但“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垂直传播能力”或“出生后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还需要很多研究支持,才能得出最后结论。
在结论确定之前,在未找到有效药物的当下,为了保护母婴安全,孕妈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母婴传播,孕期如何预防,后文会详细讲到。
②密切接触传播及飞沫传播(家庭成员间、家庭来访者)
这个传播途径就非常好理解,也是目前新冠肺炎感染的主途径。
在医院就这样的病例:18天大的女孩被感染,父母并没有确诊为肺炎,只是请来照顾的月嫂被确诊了,进而把病毒传播给了孩子。
下文会讲到居家环境下如何保护新生儿,也是准妈妈需要提前重视的一点。
③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医院已被视为“高危之地”,尤医院,患者往往要穿梭在挂号处、门诊室、交费处、检查室,人与人之间很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现在这个特殊阶段,孕妈会考虑延迟产检,医院,宝妈也会计划延期给孩子打疫苗,具体的注意事项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提示过啦,文末有传送门哦~
针对每个传播途径,杭医院妇产科的余姬文主任和资深新生儿医生陈慧玲,还结合了临床经验以及权威报告,为我们再详细说明预防方法。
//
慎防“宫内感染”
据医院新生儿内科专家曾凌空介绍,接收的新生患儿,母亲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但婴儿绝大多数核酸检测显示为阴性(即未感染)。
但目前这“出生30小时感染病例”也提醒着孕妈,警惕新冠病毒新的感染传播途径:“存在可能的母婴垂直传播”。
我们都知道,宝宝在子宫,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许多致病因素因无法突破母体对胎儿的保护作用而不能危害胎儿。
但有些传染病则可通过孕妇直接感染胎儿,途径主要有:
致病微生物由母体血运经胎盘而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比如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或因胎盘炎症进入羊水中;
细菌经阴道、宫颈上行性感染,胎膜已破者细菌可直接进入羊水;若未破,则可经胎膜或蜕膜而污染羊水;
细菌经输卵管下行性感染,由于绒毛膜、羊膜炎或蜕膜炎进入羊水;
胎儿分娩时的围产期感染,胎儿吞咽羊水至胃肠道内或吸入呼吸道内而感,或经过于感染的产道而致皮肤、黏膜等被感染(如淋球菌、疱疹病毒可通过此方式传播)。
除了先天性因素,还有一些诱因:
胎膜早破是引起生殖道下段细菌上行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且与破膜时间密切相关;
妊娠晚期的性生活容易诱发宫内感染;
患阴道炎、宫颈炎的孕妇,虽然胎膜完整,但较脆弱;
若胎膜破裂时间延长,重复行阴道或肛门检查也有诱发宫内感染的危险;
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或宫内输血;
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均可使产妇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为了预防宫内感染,孕妇在配合做好产检外,也需要注意:
及时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可使产妇抵抗力低下的疾病;
及时治疗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如阴道炎(包括衣原体感染)等;
临产时不做不必要的阴道及肛门检查;
临近预产期时,分娩前1个月内不要性交等。
//
新生儿的居家防护
新生儿出生30小时后确认感染,除了母婴传播的可能性,我们还可以发现:为了避开羊水等因素的影响,医生在新生儿出生后30小时后进行检查,在这段时间内,宝宝也是有可能接触了被感染的人。
在见识到新冠病毒人与人传播的危害性后,新生家庭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
1.控制与新生儿亲密接触的人员,同时注意家庭成员的个人卫生。
2.保持居室通风,生活用品实行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处理。
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尿片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3.重视家庭观察,每天早晚测体温1次,并记录在册;记录喂养及呼吸情况。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可能不发热,一旦有流行病学史,若出现发热或反应吃奶差、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到发热门诊就诊。
4.做好家庭预防性物品消毒。台面、婴儿床等新生儿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然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地面每天用含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含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h,或煮沸15min消毒。对耐热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等可煮沸15min。
//
孕妇日常防护注意点
新生儿疫苗接种问题
这两点在之前的推文都有权威科普,妈咪们可以直接点击图片阅读:
婴幼儿、儿童和孕妈妈被感染的消息不断传来,我们深知孕妈妈的担忧和焦虑。
但也请相信,白衣天使在直面死神抢夺生命,科研工作者也在与时间赛跑,也有一群“妈妈”在为孩子一往无前,相信病毒蔓延扩散的魔爪很快就会被斩断!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预防的方法知识好好用上,保护好自己与家人,为他们加油祝福!
??点击下图,为中国加油??
最后,祈愿那些患病的宝宝尽快出院,健康长大!还有那句老话,希望所有孕妈顺利平安生产!
记得转发文章给你关心的人哦~
本文审核:
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余姬文
杭医院资深新生儿医生陈慧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