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5E06瘟疫公司传染病的特征传播与

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51469.html

距年5月19日北京工体(鸟巢)

个人演唱会还有

共克时艰

感谢老板施舍

知识就是力量,欢迎回到。本节目由劳斯莱斯独家冠名播出。今天距年5月19日晚北京工人体育场个人演唱会还有天。

人类关于传染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十分久远的年代,比如在东汉末年刘熙所作的百科全书《释名》中就记载:一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也有记载:其病变动,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那么这些疾病为什么会传染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先民发明了疫气、疠气、毒气、瘴气、邪气等名称来描述致病因子,除了这些不明所以的“气”之外,古人也意识到,活的生物也可以成为传播媒介,这就是所谓的蛊虫、尸虫、疥虫等。同时,古人也认识到,很多动物也是疾病的传染源,比如《左传》中就记载,为了防止狂犬病,人们大肆捕杀狂犬,当然了为了防止鼠疫,人们也干死不少耗子。至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我国先民也在长期的摸索中,观察到了口、鼻、皮肤、淫、分娩等多种传播渠道。

不过,虽然我国对传染病的认识比较早,但还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被西方世界实现了弯道超车,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医生弗兰卡斯特罗出版了《论传染、传染病及其治疗》一书,在这本书中,弗兰卡斯特罗阐述了传染病的本质,并提出了有关传染病的新见解,他认为,传染病是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的疾患,只有在两个人发生完全相同的疾患时,才可以说是传染,而这种传染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粒子”所引起的,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检疫、隔离和消毒。

年,德国医学家罗伯特-科赫在牛的脾脏中发现了炭疽杆菌,并把它移种到老鼠体内,使得老鼠也感染了炭疽病,同时,科赫也在老鼠体内得到了和牛完全相同的炭疽杆菌。通过这次实验,人类第一次证明特定的疾病是由特定的微生物所引起的。在此之后,人们开始对病原细菌进行了大量研究,各种细菌相继被发现,比如曾经给欧洲好一顿祸祸的霍乱弧菌,以及伤寒杆菌、鼠疫杆菌等等等等。

科赫

炭疽杆菌

霍乱弧菌

鼠疫杆菌

在这一段历史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项在古巴进行的研究。年-年,在今天的海地岛发生了西半球第一次有记录以来的黄热病,这场瘟疫导致许多土著人和西班牙人死亡。不过,尽管在很长时间内黄热病肆虐全球,但是对于它的传播方式,却没有被人们所了解,有人认为它的传播方式是直接的人传人。年,美国医学家斯塔宾斯-弗斯发现,在照料和看护病人的医护人员中,从未发生过二次感染黄热病的例子。于是,弗斯抱着伟大的献身精神,进行了人类医学史上最疯狂、可能也是最恶心的实验之一。为了验证黄热病到底可不可以人传人,他口服并注射了黄热病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和血液,但并没有被感染,由此他得出结论,黄热病不能直接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弗斯

那么真相到底为何呢?弗斯并没有得到答案,不过在同一时期,有许多医生认为,黄热病可能由蚊子传播。年,古巴医生芬利又重新提出了这一假说,但是没有得到实验证实。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军占领了古巴,在古巴的美军发表了一篇科学报告,彻底证实了黄热病由蚊子传播。不过,这项工作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主导此次研究的威廉-拉齐尔医生以身犯险,通过自己被蚊子叮咬的方式,不幸以身殉职。同时美军还发现,这种由蚊子带入血液的不可思议的病原体,居然可以穿过细瓷过滤器,它比人们知道的任何细菌都要小,普通显微镜根本观察不到,而这便是俄国生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同志于年发现的病毒。

拉齐尔

黄热病病毒

从此之后,人类关于传染病的研究进入了快车道,而对我国传染病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属伍连德博士。伍连德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年,伍连德应清政府聘请,出任北洋医学堂协办,相当于今天的北大医学院副院长。年秋天,东北三省突发鼠疫,作为东三省鼠疫防治总管,伍连德急赴疫区,组织力量、培训人员、隔离病患、消灭病源,迅速扑灭了传染病。在此之后,伍连德又为我国早期近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突出的贡献。作为一位流行病学家、微生物学家和病理学家,伍连德的专著《鼠疫概论》和《霍乱概论》,成为了被世界同行广泛引用的经典。早在上世纪20年代,梁启超就曾这样称赞伍连德: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伍连德

总之,正是一代代先贤们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对传染病有了深入的认识,对传染病的爆发有了有效的防控,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自然也有了今天这期节目,欢迎收看大型娱乐节目回到第五季第6集《瘟疫公司:传染病的特征、传播与防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所谓的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机体后产生的,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与非传染病相比,它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任何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没有明确病原体的传染病,比如说就没有发现靠个眼神就能传染的疾病,而这些病原体除了我们熟悉的细菌与病毒之外,还包括: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当然了,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从大的分类上看,其实也归属于细菌的范畴,不过在医学上,一般将其独立看待,至于支原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分类。总之我们可以说,传染病是病原体和宿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传染病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它们都具有传染性。传染病可以在病原体的宿主之间,直接传播或是通过媒介间接传播。所以传染病的传播,其实就是一个病原体不断更换宿主的过程,也就是病原体从被感染的机体,通过适当的途径进入易感者机体,并造成其感染的过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病原体虽然是引起传染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但由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并不都具有传染性,比如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脑膜炎,这哥们的发生显然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但却不具有传染性,病人也不需要隔离治疗。所以结论就是:由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所引起的疾病,就被称为,而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的就被称为。

除了以上这两大基本特征之外,相比于非传染病,传染病还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每一个传染病病例同时也可能是一个,这里我们就得首先解释一下这个危险因素了,这个很好理解,比如说吸烟就是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辐射是白血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喝大酒是肝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大保健是HIV的一个危险因素。只要控制住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降低相关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比如说全面取缔大保健,估计HIV的发病数量就会显著减少。对于这些疾病来说,疾病的发生不受任何其他同类疾病患者的影响,比如说我家邻居得了肺癌,这并不影响我患肺癌的概率,同样的,国家在肺癌治疗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也不会影响肺癌在整个人群中新病例的发生。不过,传染病那就不一样了,就比如说流感,我今天患流感的概率,就会受到邻居们的重大影响,国家加大在流感治疗上的投入,也会显著减少全社会患流感的人群数量。

第二个特征是,传染病病人感染后会产生免疫力。这方面就不用过多解释了,比如我小时候得过麻疹,那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患麻疹了。那么为什么我去年得了流感,今年还得了流感呢?这是因为流感病毒的变异比较快,你大爷虽然还是你大爷,但今年的流感病毒已经不是去年的流感病毒了。另一方面,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病与否不仅取决于其毒力和感染剂量,还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待遇。而对于其他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来说,那就不会因人而异了,只要机体的暴露水平,达到了一定剂量或一定强度,就会发病并且不产生免疫力。就比如福岛八勇士还是几勇士,换做你去也是一样,这就叫你跺你也麻。

传染病的第三个特征是病原携带者可作为传染源。所谓的病原携带者,就是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却可以排出病原体的人,包括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以及健康病原携带者,通俗的说就是,这个人看上去啥事儿没有,但依然可以传染你。所以,这也是防控传染病巨大的难点。

传染病的第四个特征是,它与非传染病的流行动力学不同。这也很好理解,传染病发病通常会按几何级数甚至指数曲线迅猛增长,一个班级里有一个得了流感,可能全班都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相比之下,非传染病的发病一般是呈算术级数缓慢增长。所以,面对传染病,一般情况都比较紧急,留给人们决策的时间非常有限。而面对非传染病,人们的时间就十分充裕了,可以一点点地稳步前进。

传染病的最后一个特征是,控制传染病与控制非传染病,二者的效益不同。对传染病来说,一旦采取特异性预防和控制措施,通常很快就能发挥作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把患流感的黄博士赶回家,那整个班级可能就会就此幸免。当然了,对某些新发传染病来说,可能暂时还没有明确的针对性措施,但只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都能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与此相反的,非传染病的防治效果就比较不显著了。就比如说,有学者认为,胆固醇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于是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了几十年,到现在也没有个结果,这让我们老百姓就很为难了,到底该不该降低胆固醇的摄入呢?所以现在有许多学者认为,针对传染病,人们目前更多地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com/lyzl/5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