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资金血本无归,投资者竟浑然不知什么

刘军连讲hpv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ews.html

私募产品竟陷入净值造假风波,投资者购入百万血本无归。那么,作为托管方的证券公司,在事件中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

近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一位山东投资者年1月斥资万购买上海兴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兴盾资产”)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兴盾期权套利1号,基金托管方为中泰证券。

年8月,该投资者打算赎回该产品时却遭拒绝,从中泰证券辗转获悉,该产品在并未告知他的情况下,已于年10月提前清算,净值归零,即该投资者万本金折损殆尽。

令人不解的是,兴盾资产给投资者发送的净值显示,截至年7月净值还有1.30元左右。但该产品在随后短短3个月净值竟然归零了,设置的止损线完全形同虚设。“我严重怀疑这只私募产品净值在造假。”上述投资者表示。

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购买兴盾资产的投资者多分布在山东济南和泰安地区,不同产品金额可能达到万元。

兴盾资产相关方人士短信回应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该产品手续齐全,从发行到备案规范,目前监管部门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正在按相关法规调查落实,对于其他问题他拒绝电话沟通。

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调查,兴盾资产在中基协备案的多款产品均已清算,且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失信执行人。

不过,兴盾资产是否有存在净值造假,由于兴盾资产方面人士拒绝采访,因此,兴盾期权套利1号是否存在净值造假仍不可知,尚待监管部门的调查结论。同时,投资者质疑托管机构中泰证券未足够提示风险,未尽好保护投资者责任义务,对投资者损失负有连带责任。

近日,中泰证券回应券商中国记者称,在产品运作到清算过程中,作为托管人严格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托管职责,针对产品净值触及预警线和止损线情形,通过邮件多次向管理人发送风险提示函并要求管理人及时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

中泰证券表示,即使管理人存在净值造假,托管机构也没有责任,且产品若出现平仓风险,托管机构没有责任和义务在告知基金管理人的情况下同时告诉投资者。

有证券律师表示,作为私募基金产品托管人,在履行其托管人职责时,不应沦为基金管理人的附属及工具,还应切实履行好投资者购买私募基金产品过程中的“看门人”职责。

基金管理人用“借条”替代净值,百万买私募基金最后竟血本无归

你以为投资万元,净值从1.00元到了1.30元赚了30万元,赎回那天一看,净值竟然归零,不仅浮盈没了,连本金都所剩寥寥!这不是说故事,而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近日,山东一位投资者孟杨(化名)为了拿回百万本金,被迫走上了投诉维权之路。据孟杨介绍,“机缘巧合”之下兴盾资产的员工,并向他展示了某资产管理网站上基金经理丁鹏操作的期权产品收益情况,该员工声称其公司领导胡某泰(曾用名胡某弟)投资能力突出,他也被顺势拉去听了几次FOF研究峰会。“规模非常盛大,有很多金融界大咖,包括经常上电视的名为丁鹏的博士。”孟杨回忆。

百度百科介绍,丁鹏为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是《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一书的作者,也是各电视台和不少大学的特邀嘉宾。

天眼查APP显示,兴盾资产注册地在上海,主要办公地在山东济南市。兴盾资产的第二大股东为丁鹏,持股9%;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吴凤娥,持有91%的股权。据孟杨介绍,吴凤娥的配偶即为胡某泰。

根据孟杨提供的名片,胡某泰职务包括《中国私募基金年鉴》主编、泰山基金论坛理事长、山东FOF研究会执行会长。山东FOF研究会成立于年8月,是一个非盈利性民间组织。

“年1月,兴盾资产发行兴盾期权套利1号产品,号称丁鹏操盘,于是我购买了万元。”孟杨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产品投向灵活,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策略包括混合型策略,覆盖期权以及对冲套利等,产品止损线设置在净值的0.90元。

后续,兴盾资产每周给孟杨邮箱发一次净值报告,产品净值开始前半年为亏损,几乎靠近0.90元止损线。

为何老是亏损?着急的孟杨找到兴盾资产胡某泰询问,对方彼时给他的承诺是“后续会慢慢涨上去”。果如所言,在沟通后,兴盾期权套利1号年8月后净值慢慢上涨。年9月,净值回到1.00元以上,最高的时候上涨到1.3元,即万份该产品市值变成了万元,这也让孟杨心里一时兴奋不已。

为了保住胜利果实,年4月份,产品满一年后,孟杨找胡某泰希望赎回产品,对方以产品要从山东济南迁到山东泰安为理由,短时间难以赎回为由进行了婉拒或挽留。

这一拖,就到了年7月,拗不过孟杨的再三要求赎回要求,胡某泰给孟杨打了一张私下利率高达38%的“高收益”的借条。借条内容为:兴盾资产借孟杨人民币万元用于日常周转,借条标注年化利率5.6%,期限从年7月30日至年7月29日,吴凤娥和胡某泰在借条上进行了签字按手印保证。

孟杨解释,当时胡某泰表示38%利息超过国家规定红线不受保护,万年化38%的利息一年期大约是.4万元,因此转而虚构为万本金和年化5.6%的利息,合计也是万元左右。

拿到借条的孟杨,在年7月26日收到兴盾资产发送的净值报告(彼时产品净值为1.元),之后再无收到兴盾资产后续的净值报告。

拿到借条后,孟杨表示,由于认为这笔投资还是比较划算的,后续还追加了投资,胡某泰和吴凤娥也均在相应的借条上签名担保。

孟杨表示,年7月30日借条到期后,他找胡某泰要求归还资金,但对方依然不给钱,而是给他出具了一些截图,声称产品操盘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再缓2个月。

察觉到风险的孟杨,在网上查询上海兴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时,发现已经有2个山东泰安当地投资人通过法院起诉了兴盾资产,这让孟杨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孟杨于是辗转找到托管人中泰证券。据其介绍,中泰证券一开始都不愿意搭理他,因为他并不是管理人,中泰证券声称托管机构只对接管理人,不对接投资者。在孟杨的软磨硬泡之下,中泰证券相关人士回复:“孟先生,已经没有钱了,净值为0,即万已经归零了,一分钱没有了。”

孟杨表示,中泰证券拒绝给他提供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连净值手势图都是手绘的,只给投资人看了一眼。

基金净值3个月内突然归零,预警线、止损线被人为篡改?

短短3个月,基金净值原本在1.00元以上为何会突然清零?这令作为投资者的孟杨极为困惑。

“按照合同,基金产品有0.90元的止损线,我并没有修改过止损线,怎么会归零?为何归零过了半年多我来查询才知道。”愤怒的孟杨询问中泰证券。

根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获得的兴盾期权套利1号私募投资基金产品合同。合同显示该基金设有明确的预警线和止损线:“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本基金将基金份额净值为0.92元设置为预警线,将基金份额净值为0.90元设置为止损线。”

合同还显示,当基金份额净值低于或等于止损线0.90元时,管理人自下一交易日起进行强制止损,直至实现全部基金财产变现。变现完成后,基金提前终止。

基金管理人负责对预警线、止损线的监控与执行,基金托管人对此不进行监督,也不承担相应责任,但可根据情况在次一个交易日后向基金管理人进行风险提示。

据孟杨介绍,中泰证券相关人士向他表示,作为托管人的中泰证券只对接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产品运行期间,中泰证券曾经给基金管理人也打过40次电话进行风险提示,也给中基协报备了8次。

“后续基金产品发生过的状况,我毫不知情,管理人和托管人都没有给我打过电话。”孟杨感觉不可思议,自己的投资款归零了自己都只能在最后求人才知道。

孟杨称,此次自己购买私募基金产品的遭遇,让他产生了两个疑虑:一是怀疑基金管理人之前发给自己的基金净值在造假;二是基金管理人可能伪造他的签名修改了止损线。

孟杨称自己不是小白,在购买前对私募产品还是做过一些了解的。他认为,疑虑一有两点迹象:一是基金管理人在开始前半年都是亏损的,可能年前半年净值是真实的,沟通之后净值果然如愿持续攀升至1.00元甚至冲高到了1.30元;第二个迹象是,年7月底净值都还在1.元,却在年10月净值归零还提前清算,产品在此3个月到底遭遇了什么?“很可能管理人提供给我的净值是虚假的。”

(兴盾资产提供给投资者的产品净值周报情况)

孟杨认为疑虑二的迹象是,按照合同,产品严格设置了预警线和止损线,最后基金产品却净值归零了,血本无归,可能是基金管理人伪造了客户签名,修改或取消了止损线。

中基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com/lyzl/10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