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同一健康(OneHealth)”问题,涉及到农业、养殖业、医疗行业和社区,关系到公众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时可能会受到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或死亡。患者也可以在社区中获得耐药菌感染,例如,淋病、结核病或食源性感染。第十四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4月11日下午第二分会场设立“CDC监测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专题,从CDC的角度阐述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与防控治疗。
会议内容
上海交通大医院任红教授、医院黄海辉教授、医院褚海青教授
中国淋球菌耐药现状及抗菌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尹跃平教授
“淋病”是一个古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仍在全球流行,也是我国性病防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尹跃平教授在汇报中指出全国年报告淋病例(较年下降10.83%),居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第5位。同时,尹教授表示淋球菌对抗菌药物极易产生耐药。目前针对淋病治疗,我国的一线药物仍然是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但需要加强对潜在替代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监测。淋球菌耐药检测、监测和性病防治/临床诊疗服务相结合是未来的方向。
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状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赵雁林教授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赵雁林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目前全国肺结核发病情况,病原学阳性、耐多药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以及我国耐药肺结核的总体治疗情况。并且介绍了患结核人群分布特点及空间聚集性情况。赵教授指出在耐药结核病诊断方面的误区,以及耐多药结核病的漏诊和过度诊断,并介绍了过诊的预防措施。最后强调了结核治疗的黄金法则:①尽快减少患者的传染性;②治愈不复发;③防止自然突变抗性的选择。
中国肠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和状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阚飙教授
阚飙教授以细菌耐药的“微观”与“宏观”考虑开始,重点阐述了中国肠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如沙门杆菌、霍乱弧菌、伤寒及副伤寒。详细介绍了目前肠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病原分类、致病耐药新机制的研究、耐药的传播以及遗传背景溯源等。阚飙教授介绍了“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技术体系”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概念,指出我国法定细菌性报告传染病依然保持高发病率,一些病原菌导致高病死率。同时强调了应用病原检测鉴定+病原菌分子分型和基因组学分析+耐药分析+时空分析,实现更好的耐药防控。
文章作者:李婉贞武晓捷
文章来源:感知域
Infection-Online
了解更多行业动态,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