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参考抗微生物药15

1.甲磺酸培氟沙星乳膏

药品名称:

甲磺酸培氟沙星乳膏

PefloxacinMesylateCream

警示语:

主要成分为甲磺酸培氟沙星。其化学名称为:1-乙基-6-氟-1,4-二氢-7-(N-4-甲基-1-哌嗪基)-4-氧-3-喹啉羧酸甲磺酸盐。分子式:C17H20FN3O3·CH4O3S·2H2O分子量:.47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抗微生物药抗细菌药喹诺酮类

性状:

本品为乳白色乳膏。

适应症:

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毛囊炎、疖、湿疹合并感染、外伤感染、癣病合并感染及其他化脓性皮肤感染等。

规格:

10g:75mg

用法用量:

外用。涂患处,一日2~3次。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有局部刺激反应,如微红等。个别患者可能有局部过敏反应。

禁忌:

对本品及喹诺酮类药过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使用本品者不宜受阳光或紫外线的照射。   3.使用中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实验未证实喹诺酮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但对孕妇用药的研究尚无明确结论。鉴于本药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小儿慎用。本品一般不用于婴幼儿。

老年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长期大量使用经皮肤局部吸收后,可产生与全身用药相同的药物相互作用,如可使茶碱类、环孢素、丙磺舒等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增强抗凝药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干扰咖啡因的代谢等。

药物过量:

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

本品具广谱抗菌作用,对下列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伤寒及沙门菌属等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仅具轻度作用。此外对麻风杆菌也有抗菌活性。甲磺酸培氟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药代动力学:

本品为外用制剂,属局部用药,只有少量经皮肤吸收。

贮藏:

遮光,密封。

包装:

复合膜软管包装,10g/支。

有效期:

24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

生产企业:

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阿米卡星滴眼液

阿米卡星滴眼液

AmikacinEyeDrops

AMiKaXingDiYanYe

成份:

阿米卡星,化学名称为:O-3-氨基-3-脱氧-α-D-葡吡喃糖基-(1→6)-O-[(6-氨基-6-脱氧-α-D-葡吡喃糖基-(1→4))-N-(4-氨基-2-羟基-1-氧丁基)-2-脱氧-D-链霉胺。分子式:C22H43N5O13分子量:.61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眼科用药其他眼科用药

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

适用于凝固酶阴性和阳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对其他氨基苷类抗菌素耐药菌珠)及淋球菌所致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眼睑炎、睑板腺炎等。

规格:

(1)5ml:12.5mg(2)8ml:20mg

用法用量:

眼科用药。滴于眼睑内,一次1~2滴,一日3~5次。

不良反应:

1.本品有轻微的刺激性。2.偶见过敏反应,出现充血、眼痒、水肿等情况。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请将药品置于儿童不易接触之处。2.发现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3.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无特殊用药要求,可按一般成人用量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

本品为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滴眼液,对细菌所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用于治疗由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它能切断耐药菌的氨基酰化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对临床耐药菌的有效率高。

贮藏:

密闭,凉暗处保存。

包装:

塑料瓶装。

生产企业:

四川方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哺乳期分级:

阿米卡星:L2,半衰期2.3h很难通过婴儿的胃肠道吸收,仅有非常少的餅进入乳汁。

3.阿莫西林分散片

阿莫西林分散片

AmoxicillinDispersibleTablets

AMoXiLinFenSan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莫西林,其化学名称为(2S,5R,6R)-3,3-二甲基-6-[(R)-(一)-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6H19N3O5S·3H2O分子量:.46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抗微生物药抗细菌药抗生素类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5.急性单纯性淋病。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规格:

以C16H19N3O5S计0.25g

用法用量:

本品可直接口服,或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后服用。成人一次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二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0.25-0.5g;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钟的患者每24小时0.25-0.5g。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2.皮疹、药物热和哮喘等过敏反应。3.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4.血清氨基转移酶可轻度增高。5.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6.偶见兴奋、焦虑、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禁忌:

对青霉素过敏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青霉素类口服药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有多见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本品易发生皮疹,应避免使用。3.疗程较长患者应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4.阿莫西林可导致采用Benedict或Fehling试剂的尿糖试验出现假阳性。5.下列情况应慎用:(1)有哮喘、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史者。(2)老年人和肾功能严重损害时可能须调整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生殖试验显示,10倍于人类剂量的阿莫西林未损害大鼠和小鼠的生育力和胎儿。但在人类尚缺乏足够的对照研究,鉴于动物生殖试验不能完全预测人体反应,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应用本品。由于乳汁中可分泌少量阿莫西林,乳母服用后可能导致婴儿过敏。

儿童用药:

参加

老年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竞争性地减少该品的肾小管分泌,两者同时应用可引起阿莫西林血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2.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体外干扰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但其临床意义不明。

药物过量:

在一项51名儿童患者参与的前瞻性研究提示,阿莫西林给药剂量不超过mg/Kg时不引起显著临床症状。有报道少数患者因阿莫西林过量引起肾功能不全、少尿,但肾功能损害在停药后可逆。

药理毒理:

本品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于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素G敏感金黄色葡萄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伤寒杆菌及变形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本品对对产生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菌无作用。细菌对本品和氨苄青霉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

药代动力学:

阿莫西林在胃酸中稳定,服用时可保持正常饮食,胃内食物的存在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口服给药后,阿莫西林在体内迅速地、几乎完全地被吸收(85%~90%),并很快扩散到体内在大部分组织和体液中,而不扩散到脑和脊液(脑膜炎例外)。半衰期约60分钟,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同时服用丙磺舒能延缓肾对本药的排泄。本品与人血清蛋白结合率约17%。血清峰浓度一般在给药后1小时达到。服药后6小时内尿中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60%~70%。

贮藏:

避光,密封保存。

包装:

铝塑包装,6片/板/盒,10片/板/盒,10片/板×2板/盒;12片/板/盒,12片/板×2板/盒,8片/板/盒,8片/板×2板/盒。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WS1-(X-)-Z-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

生产企业: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妊娠分级:

FDA妊娠分级:B

哺乳期分级:

阿莫西林:L1,半衰期1.7h少于0.95%的母体剂量进入乳汁

4.阿奇霉素肠溶片

阿奇霉素肠溶片

AzithromycinEnteric-coatedTablets

AQiMeiSuChangRong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奇霉素化学名称:(2R,3S,4R,5R,8R,10R,11R,12S,13S,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0-甲基-α-L-核-己吡喃糖基)氧]-2-乙基-3,4,10-三羟基-3,5,6,8,10,12,14-七甲基-11-[[C3,4,6-三脱氧-3-(二甲氯基)-β-D-木-己吡喃糖基]氧]-1-氧杂-6-氮杂环十五烷-15-酮。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38H72N2O12分子量:.00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抗微生物药抗细菌药抗生素类

性状:

本品为肠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

(1)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2)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4)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5)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毒染。

规格:

0.25g

用法用量:

口服,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本品需要整片吞服。成人用量:①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淋病奈瑟菌所致传播性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0g;②对其他感染的治疗:第一日0.5g顿服,第2~5日,一日0.25g顿服;或一日0.51g顿服,连服3日。小儿用量:①治疗中耳炎、肺炎,第1日,按体重10mg/kg顿服(一日最大用量不超过0.5g).第2~5日,每日按体重5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25g)或按如下方法给药:体重(kg)首日第2~5日15~.2g顿服0.1g顿服25~.3g顿服0.15g顿服35~.4g顿服0.2g顿服②治疗小儿咽炎、扁桃体炎,一日按体重12mg/kg顿服(一日量大用量不超过0.5g),连服5日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本品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多为轻到中度可逆性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2)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等;(3)其他反应:如厌食,阴道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2、临床中还观察到下列(1%的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2)神经系统:头痛,嗜睡等;(3)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等;(4)其他反应:味觉异常等;3、上市后口服制剂还观察到以下不良反应,其与本品相关尚不清楚。(1)过敏反应:关节痛、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光过敏;(2)心血管系统:心律不齐、室性心动过速;(3)胃肠道:极少见的伪膜性肠炎、舌染色;(4)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5)造血系统;血小扳减少;(6)肝胆系统:曾有报道阿奇霉素引起肝炎和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偶尔引起肝坏死和肝衰竭。但罕有致死者,因果关系尚未确定;(7)精神系统:攻击性反应、神经质、焦虑不安、忧虑、头痛、嗜睡、头晕、惊厥、多动;(8)皮肤/附属组织:罕见的严重皮肤反应如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及毒性表皮溶解坏死等曾有报道;(9)感觉器官:有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损坏患者的听力。有些患者臆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耳鸣和/或耳聋、据调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与患者持续大剂量使用本品有关。通过对这些患者的随诊,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听力可恢复。罕有阿奇霉素引起味觉变化的报道。4、实验室检查异常:血清ALT、AST、肌酐、LDH、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禁忌:

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任何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进食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需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2)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40ml/分钟)不需作剂量调整,但阿奇霉素对较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尚无资料。给这些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应慎重。(3)由于肝胆系统是阿奇霉素排泄的主要途径,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严重肝病患者不应使用。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4)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措施。(5)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应考虑假膜性肠炎发生。如果诊断确立,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等。(6)使用本品期间,如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事件和/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7)同时使用其他药品,请告知医生。(8)请放置于儿童不能够触及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实验显示本品对胎儿无影响,但在人类孕妇中应用尚缺乏经验,故在孕妇中应用须充分权衡利弊。尚无资料显示本品是否可分泌至母乳中,故哺乳期妇女应用须谨慎考虑。

儿童用药:

治疗小于6个月小儿中耳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及小于2岁小儿咽炎或扁桃体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尚未确定。

老年用药: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国外进行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资料介绍。获得以下有关本品的信息:抗酸剂:在探讨抗酸剂与阿奇霉素同时给药的药动学研究中,阿奇霉素的峰浓度大约降低了25%,未见对总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对服用阿奇霉素又需要服用抗酸剂的患者,不应同一时间服用这些药物。西替利嗪:健康志愿者同时口服日奇霉素和西替利嗪(20mg)5天,稳态浓度下两者在药代动力学上无相互作用,亦未观察到QT间期的显著变化。去羟肌苷(二去氧次黄嘌呤核苷):与服用安慰剂比较,6例HIV阳性患者每日同时服用mg的阿奇霉素和mg的去羟肌苷井未影响去羟肌苷的稳态药代动力学。地高辛:曾有报告,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影响一些患者的地高辛肠内代谢,因此对同时服用阿奇霉素和地高辛的患者,应注意其地高辛血药浓度有升高的可能性。辛多夫定:单剂量mg和多剂量mg或mg的阿奇霉素对辛多夫定或其葡萄糖醛酸代谢物的血浆药代动力学或尿排泄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口服阿奇霉素可以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磷酸化齐多夫定的浓度,后者是临床活性代谢产物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但对患者来说可能是有益处的。阿奇霉素对肝内细胞色素P泵统无显著影响。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同,不影响其它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不会因诱导肝内细胞色素P或通过形成细胞色素代谢复合物而失去活性。麦角:由于理论上存在有麦角中毒的可能性。故不主张阿奇霉素与麦角类衍生物同时使用。已进行了阿奇霉素与下列主要通过肝内细胞色素P系统代谢的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阿托伐他汀:每日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与阿奇霉素mg,对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没有影响(HMGCoA-reductaseinhibitionassay)(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抑制分析)。卡马西平:对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同时应用卡马西平和阿奇霉素,对卡马西平豆其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西咪替丁:在单剂量西眯替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在服用阿奇霉素前两个小时用药,未见阿奇霉素的药带动力学有所改变。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在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阿奇霉素并不影响口服单剂量15mg的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在阿奇霉素上市后。有报道同时应用阿奇霉素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可使抗凝作用增强。虽然因果关系尚未确定。但是对同时使用香豆素类口胍抗凝剂的患者,应注意经常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环孢素: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每日口服阿奇霉素mg,连续3天后再口服环孢素单剂量1Omg/kg,环孢素的蜂浓度和5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故二者同时使用时必须慎重。如必须同时使用,应监测环孢素的血药浓度,以便相应调整剂量。依非韦伦:同时应用阿奇霉素(单剂mg)和依非韦伦(每天mg,共7天),未发现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药代动力学改变。氟康唑:同时应用单剂氟康唑mg与单剂阿奇霉素mg,未见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有明显改变,阿奇霉素的总暴露量和半衰期也无改变,血药峰浓度则降低18%.但无显著临床意义。茚地邢韦:同时应用单剂量的阿奇霉素mg,对于茚地部韦(每天3次,每次mg,连续5天)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甲泼尼龙: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阿奇霉素对甲泼尼龙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影响。咪达唑仑:健童志愿者同时使用阿奇霉素(mg/天,共3天)和咪达唑仑(单剂15mg),后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无显著改变。奈非那韦:同时应用阿奇霉素mg和奈非那韦(mg,每天3次给药,直到达到血药稳态浓度为止)。未发现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所以不需要调整剂量。利福布丁:本品与利福布丁合用对两者的血清浓度均无影响。阿奇霉素与利福布丁合用时,会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虽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使用利福布丁有关,但是否与阿奇霉素合用有关尚无定论。西地那非: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中进行的研究中,尚无证据表明阿奇霉素(每天mg,共3天)对西地那非或主要循环代谢产物的血药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有影响。特非那丁: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阿奇霉素与特非那丁之间无药物相互作用。虽两者相互作用的病例罕有报道,而且这种作用的可能性亦不能完全排除,可仍无特定证据表明这种相互作用发生过。茶碱:在健康志愿者中阿奇霉素与茶碱无相互作用。三唑仑:与服用安慰剂相比较,14名健康志愿者同时服用阿奇霉素(第1天mg,第2天mg)与三唑仑(第2天给予0.mg),对三唑仑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TMP/SMZ:每日服用TMP/SMmg7mg。连续7天,并在第7天同时服用阿奇霉素剂量mg,测得TMP/SMZ的血药浓度。总暴露量和尿清除率均无显著改变。阿奇霉素的血荮浓度亦与其他研究中相仿。

药物过量: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维生素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但不影响核酸的合成)。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阿奇霉素对以下多种致病菌有效:革兰阳性需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酿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阿奇霉素对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茵有交叉耐药性。大多数粪链球菌(肠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革兰阴性需氧微生物: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茵其他微生物:沙眼衣原体。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阿奇霉素可预防和治疗乌胞内分支杆菌复合体(由鸟胞内分支杆菌和胞内分支杆菌组成)引起的疾病。细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不影响阿奇霉素的活性。对以下微生物已有体外研究结果.但是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包括链球菌(C、F、G)草绿色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杜克嗜血杆菌、嗜肺性I军团菌、双路普雷沃氏菌、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属。包柔螺旋体、肺炎支原体、梅毒螺旋体、解脲支原体等。毒理研究遗传研究:人淋巴细胞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体外淋巴瘤细胞试验的结果阿奇霉素未表现出致突变作用。生殖毒惟:小鼠和大鼠生殖毒性试验均表明,当阿奇霉素{经口服给药)剂量达产生中等程度的母体毒性的剂量水平(即mg/kg/日,按体表面积计算,约为人用药剂量mg7Kg/日的2-4倍)时,未发现致畸胎作用。尚未发现对生育力和胎儿的损害。目前尚无在妊娠妇女中进行充分的和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由于动物生殖研究的结果并不总是能预测人的情况,因此,只有在确实必要时,孕妇才能使用本品。尚不知本品是否在人乳汁中分泌,由于许多药物经人乳汁分泌。因此哺乳期的妇女在使用时应注意。致癌性:尚无有关本品动物长期用药的致癌性研究资料。

药代动力学:

口服阿奇霉素片后,阿奇霉素广泛分布于全身,生物利用度为37%,2---3小时血浆药物浓度达峰。血浆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组织消除半衰期,为2~4天。本品以上市阿奇霉素片为参比制剂,在24名健康受试者中进行了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单剂量口服0.5g后,血药浓度为±ng/ml,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为±ng7ml,与上市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本品达峰时间为2.42±0.70小时,与片剂无显着性差异。本晶血中消除半衰期为36.2±8.3小时,其相对主物利用度为99.4±14.3%。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包装:

铝塑泡罩板,每板6片,每盒1板,每盒2板。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1429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90060

生产企业: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妊娠分级:

FDA妊娠分级:B

哺乳期分级:

阿奇霉素:L2,半衰期48-68h通过哺乳摄入的药物不会对哺乳期婴儿产生相应的临床效应。

5.氨苄西林干混悬剂

氨苄西林干混悬剂

AmpicillinforSuspension

AnBianXiLinGanHunXuanJi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活性成分为每片含氨苄西林0.g和丙磺舒0.g。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抗微生物药抗细菌药抗生素类

性状:

干混悬剂。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等;2.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3.消化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4.耳鼻喉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5.皮肤、软组织感染;6.淋病。

规格:

0.25g(氨苄西林0.g与丙磺舒0.g)

用法用量:

将本品置于舌上,约半分钟左右药片崩解完全,吞咽即可,不需用水送服,口舌略加运动可以加速药片崩解,进一步缩短服药过程。成人每日3次,每次0.75g。治疗淋病:一次口服4.5g。

不良反应:

1.本品不良反应与西林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常见。皮疹是最常见的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5天,呈荨麻疹或斑丘疹;亦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过敏性休克偶见。2.胃肠道反应如舌炎、胃炎、恶心、呕吐、肠炎、腹泻及轻度腹痛等也较多见。3.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于应用氨苄西林的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少见,少数病人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禁忌:

1.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2.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急性发作、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3.2岁以下小儿禁用。

注意事项:

1.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服用本品。血液生化与血象异常患者慎用。2.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应用本品时易发生皮疹,宜避免使用。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给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请遵医嘱。

儿童用药:

2岁以下小儿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氨苄西林与卡那霉素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2.氨苄西林能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因而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3.与别嘌醇合用可使氨苄西林皮疹发生率增加,尤其多见于高尿酸血症。4.与氯霉素合用于细菌性脑膜炎时,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两者单用时高。5.丙磺舒可影响利福平和肝素的代谢,使后者的毒性增大。6.与甲氨蝶呤、磺胺药合用,丙磺舒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增高,毒性增大。7.与口服降糖药合用可使后者降糖效应增强。8.丙磺舒可抑制肾小管对西林、吲哚美辛、萘普生、氯苯砜的排出,两者合用会增高上述药物的血药浓度而加大毒性。9.与水杨酸盐和阿司匹林合用可抑制丙磺舒的作用。10.与利尿药、吡嗪酰胺合用可增加血尿酸浓度。11.与红霉素、四环素合用可发生相互作用。

药理毒理:

本品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基本与青霉素相同,对粪肠球菌的作用较青霉素强。革兰阴性细菌中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等皆对本品敏感。某些大肠埃希菌及某些志贺菌属也对本品敏感,但多数志贺菌属对本品耐药,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脆弱拟杆菌等对本品耐药。本品对军团菌和胎儿弯曲杆菌有一定抗菌作用。本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迅速破裂溶解。

药代动力学:

氨苄西林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尚好,吸收后分布良好,胆汁及尿中药物浓度较高,在有炎症的脑脊液、胸腹水、关节腔积液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均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1~1.5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口服后24小时尿中的排出量占给药量的20%~60%,大部分以原形排出。

贮藏:

密封保存。

有效期:

暂定24个月

生产企业:

沈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妊娠分级:

FDA妊娠分级:B

哺乳期分级:

氨苄西林:L1,半衰期1.3h注意腹泻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ESC和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com/ljxj/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