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对自身经历的分享,
或是对未来的高瞻远瞩,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金色故事、金色人生!
无论是专家、领导,
抑或是普通员工,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金域人!
让我们敞开心扉聆听、
一起分享,
一起成长,
拥抱正能量,
与金域人,面对面!
编者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医院的检验科还是辅助科室,检验科的检验技师就只负责做检验,不参与到临床,不接触病人,不接触医生,封闭而孤立的实验室操作方式被称之为医学检验。进入到20世纪末期,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飞速发展及密切结合,要求实验室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以通过实验技术得出的实验指标,转化成高效的诊断信息提供给临床,并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这就是现代检验医学理念。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变化,是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性的变化,中国有一批在杨振华教授、丛玉隆教授等前辈们带领下的专家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用艰苦的努力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引领了中国检验医学的新革命、新气象、新潮流。今天就让我们从这一批专家中选择其中的一位探路者,将她的奋斗之路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昏迷不醒的小女孩的故事:李连青是从年就医院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我曾问过她是什么原因在那个年代放弃人人羡慕的儿科医生工作,投身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的检验科,李连青给我讲述了她永生难忘的一件事:“在儿科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医生的责任与救死扶伤的真正内涵,有一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医院送来—名“昏迷原因待査”的小女孩,由于当时的检测技术落后,孩子已深度昏迷了3天尚不能确定病因。医院后,面对心急如焚的家长,尽管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了几天几夜,但仍未保住孩子的生命。这件事使我深感检测手段的重要和医生肩头的分量。如果那时有今天这样先进的基因快速诊断技术,那个幼小的生命一定会得到救治。遗憾总是令人痛苦的,但正是这件事给我的刺激很大,让我产生了投身检验医学的念头,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让小女孩的悲剧不再重演。”
奋斗之路李连青是年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微生物教研室助教的,在此期间,她边教边学、边听课,巩固自己的医学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如果说她的成功之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话,那么,第一阶段就是从年到年这4年。通过这4年基础理论的再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她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6年,年,李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她真正体会到了医生的责任与救死扶伤的内涵。第三阶段是向高科技迈进的5年。
年底,医院成立了中心实验室,这一次,她毫不犹豫地放弃听诊器,开始了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数据的科研工作。有的同事不解地问她,人家都往轻闲处走,而你却越走越忙累,工作条件越来越艰苦,你不后悔吗?她说,自己是一名医生,责任就是治病救人,如果面对一个个备受疾病折魔的患者束手无策那才后悔呢!虽然她从大学的讲台前来到了医疗工作的幕后,从人们羨慕的拿听诊器的医生,成为整日与小白鼠打交道、反复做着一项项枯燥实验的研究人员,但她心里充实,能为临床多提供几项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比干什么都痛快。年秋,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小儿腹泻防治”的科研课题,有幸在全国著名儿保专家张佩瑛教授、全国著名的病毒学专家黄元桐教授等的关怀下工作,并在著名微生物专家朱庆义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科研设计和科研实验的操作技能。她的第一个科研成果就是同朱庆义老师共同完成的小儿腹泻病原学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当时的科研条件仅仅是两间地下室,有一台恒温箱和一台显微镜,她硬是凭着一股对医疗事业的执著和攻克难关的决心,累了,在坐椅上打个盹;饿了,煮包方便面,每天打开一只只小白鼠的腹腔,把提取的大肠杆菌注射到直径2毫米的小白鼠肠管内,然后结扎缝合。第二天再打开小白鼠腹腔,切下结扎的肠管称取重量,根据大肠杆菌肠毒素反应产生的水肿程度,计算出反应前后的比值。半年多的时间就在这种细致、单调、紧张、繁重的工作中度过,共解剖了多只小白鼠,建立了单克隆抗体、基因探针等一系列小儿腹泻病原学快速诊断方法。
此后,她和同事们又瞄准了几项世界先进水平的诊断技术,决定采取高起点的办法,走出去“取经”,同国内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轨,并把它嫁接到山西来。她们和第四军医大的全国著名的微生物专家汪美先教授合作,针对严重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单纯疮疹病毒性感染疾病,研制成功了“单纯疮疹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酶免快速诊断法,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她们还与军事医科院的著名分子微生物专家林万明教授合作,改进并创建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快速诊断结核、淋菌、乙肝等10多项新技术,为解决临床疑难病症提供了早期准确可靠的病原学诊断。她们还与徐建国院士合作完成了“新致泻大肠杆菌的基因快速诊断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使整个科研工作步人了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新阶段。有一次,太原化肥厂流行小儿痢疾,如用常规检验方法需70多小时才能査明病因,但她们用基因诊断技术,仅12小时就做出了准确的诊断,为临床及时抢救、治疗贏得了宝贵时间,避免了一起小儿意外死亡事故。
在90年代中期,李连青就破格晋升为山西省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她选择的检验医学之路是一直遵从着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宗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运用现代化检测手段参与患者的检验和治疗,因为有一定临床经验使得李主任和临床医生沟通一直都非常紧密,医院的中心实验室是临床医生十分信赖的检验科室,她见证了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之路,并在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演变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微薄的贡献。至年被山西省卫生厅调任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以后,13年期间李主任带领山西检验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手抓质量管理,一手抓学科建设,提高了山西检验整体水平,推动了山西检验医学的发展。朱庆义教授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与金域的不解之缘李连青早在年就和金域结下了跨越十年的不解之缘,因为朱庆义老师加盟了金域检验,也让李连青对金域有了些许了解,当时大家并不知道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怎么做,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只是李连青认识到金域的检验平台和她所作的科研是有合作的机会,可以说同金域的合作是从使用金域早期为临床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基开始的,直到年那一年金域检验喜迎乔迁海珠科技大楼并协办了“中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研讨会”,现代化的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李连青从那时起对金域检验所引领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从临床的角度看,对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市场需求很大,这个新生事物是会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从那时起李连青同金域有了更多的合作,为金域的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和金域也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和研究生培养,共同申报和主持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军团菌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
一路走来,李连青被金域的温暖和谐的家文化和追根究底的质量文化所感召,对梁耀铭董事长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勇于担当的个人魅力所钦佩,在年底退休之际,虽然有一些公司和机构邀请李连青加入,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全职加盟金域检验的专家团队,她是这样评价金域的:“金域是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行业里面的真正的学院派,用了20年的时间花了很大的代价去做扎扎实实的实验室建设,全力追赶国际一流的检验检测水平。金域是一家很自律的公司,不是只看重短期利润,是真正为老百姓健康服务的企业。今年金域提出第二次创业的号召,我也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创业,所以我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发光发热。”
寄语青年一代检验医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值得为它付出一生的努力,选择了检验医学,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奋斗之路虽然艰辛,但看到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的检验医学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自己培养的30多位研究生在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行业内成为骨干力量而感到非常欣慰。
她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方兴未艾的中国检验医学发展中来,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阳光大道,年轻人能在这里快速成长、大有可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连青在检验医学领域里不断继续探索努力,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为了中国检验医学更美好的明天,她还在一路前行一路芬芳。
李连青主任简介:李连青,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金域检验集团专家,原任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曾兼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病毒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医院管理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多种医学刊物编委。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科委等30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研成果进步奖23项。在中华医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共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8篇被CA、SCI录用。
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山西省青年医卫专家”、“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
来源:“金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