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抽搐脑水肿这一次我与死神擦

本故事改编自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基层学组12月13日举办“民营医疗妇女健康与检验质量管理论坛”中范齐文主管分享的“实验室相关感染及防护”。

本故事经真实经历改编,如有雷同,绝无可能

那是一个阴雨的周六,这天轮到我值班。

和平常一样,我取出前一天的培养平板开始工作。

当拿起一块淋球菌培养平板时,想起了这是前一天临床医生还特地叮嘱过的一份标本,标本来源口咽部。

平板上密密麻麻长了好多看上去是一种的细菌,光滑湿润,灰白色。

呦呵,难不成还真是淋球菌啊!口咽部标本,呵呵,自己都感觉到了诡异的笑挂在脸上。

二话不说,先涂个片子染色看看。果然,典型的革兰阴性双球菌,个个饱满,看着甚是喜人。又做了氧化酶和触酶,都是阳性。之前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口腔里分出淋球菌是可以的。至于为什么会从口腔里分离出,那要去问当事人做过什么了。

继续思考:除了淋球菌,也就是一些口腔里的奈瑟菌群,但菌落通常都是淡黄色。阴性双球菌里还有卡他莫拉菌,形态和常规生化反应与淋病奈瑟菌相似,可以存在于健康人群的上呼吸道,但菌落可以在平板上被接种环整个平移而不被破坏,再说革兰染色时用接种环已经接触过菌落,触而变形,不是卡他莫拉菌。还有脑膜炎奈瑟菌,嗯……口腔里怎么会有脑膜炎奈瑟菌呢,肯定不会是它。

经过一番分析,无外乎要么真是淋球菌,要么是口腔里的奈瑟菌群,反正操作起来都是比较安全的。回头看了一眼生物安全柜,关机了。算了,外面做也是可以的。

于是,我在生物安全柜外上了NH手工板条,放入培养箱孵育2小时。

很快计时器响了,到了揭晓谜底的时候啦。我兴奋的从培养箱拿出反应板条,记录每个反应孔的颜色,在结果判读的表格里写了对应的代码,然后查找代码对应的细菌名称。

下一秒,我整个人傻掉了,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结果判读错了。仔细又看了两遍,还是它——脑膜炎奈瑟菌。

此时,脑海里快速的搜索跟脑膜炎奈瑟菌相关的内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就是流脑的病原菌。常见于侵袭性脑膜炎、血流感染等患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CLSIM里相应的介绍用了三大段话在强调操作时一定格外注意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人员感染风险较高,感染后死亡率在50%;

致病性与补体途径密切相关,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如果服用艾库组单抗,会因为补体结合途径受到抑制很容易暴发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而快速死亡;有预防流脑感染的疫苗A、C、Y、W型,B型疫苗因为荚膜的原因保护效力很低;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对物理因素抵抗力较弱,离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实验室感染主要通过吸入气溶胶,而我刚才调菌悬液没有在生物安全柜里,会有大量气溶胶产生。OMG!想到这里,头皮一阵发麻,感觉嘴唇变大了一万倍,我知道这是肾上腺素在作祟。

朝着实验室的门望过去,好在门是关闭的,期间没有同事进来过,心里稍稍有些安稳。

此时我立刻摘下手套,走出实验室,把门关闭,打开实验室的紫外灯。跟其他专业的同事讲好不要进微生物房间了,正在消毒。

看了一眼时钟,离下班时间只剩下10分钟。脑子里一个强大的意念告诉自己要去药房借抗生素预防,对,现在就要去。

我一路小跑的来到了门诊药房,正好遇到药房同事锁好门准备下班,把事情大概描述了一下,药房的同事给我拿了一盒阿莫西林,一盒阿奇霉素。一顿感谢之后,三步并做两步的回到实验室,看了说明书后把药吃上了。

此时,心里算是稍稍踏实了。

拿出手机,坐在休息室点开了ManualofClinicalMicrobiology开始研究脑膜炎奈瑟菌。

原来这个菌是可以在10%左右的健康人群口咽部携带定植,然后通过飞沫可以传播给易感人群,导致侵袭性感染,比如流脑,血流感染等。易感人群包括补体功能缺陷、脾功能异常等人群。

此刻,一连串的自责充斥整个大脑,都怪自己学艺不精,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信息给漏掉了,为什么不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天天跟自己说知行合一都白说了。

实验室工作也是高危职业(如果你没有往下看)

实验室相关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范齐文吴炯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哪些危害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jbolanhui.com/ljxj/3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