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
1形态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μm,宽约0.5μ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Saathof染色时,菌体呈红色,背景为天蓝色,十分清晰。
2结构菌体结构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3抵抗力淋球菌较为娇嫩,最怕干燥,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的最适pH为7.0~7.5。淋球菌有自溶现象,离开人体后,菌细胞可自行溶解,“自杀身亡”,即使不自溶也会在短时间内失去传染性。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1~2h即死亡,但若附着于衣裤和被褥中,则能生存18~24h,在厚层脓液或湿润的物体上可存活数天。在50℃仅能存活5min。淋球菌对常用的黏膜杀菌剂抵抗力很弱。中科院微生所以常用的洁阴洗液作测试,淋球菌在洁阴洗液作用下1min内全部被杀灭,淋球菌对可溶性银盐也很敏感,1∶硝酸银溶液可使其在7min内死亡,使脓液中的淋球菌2min内死亡。1%苯酚(石炭酸)溶液能在3min内将其杀灭。除耐药菌株外,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逐渐有所提高。
4宿主人类是淋球菌唯一的自然宿主,淋病主要由性接触而传播。淋球菌侵入泌尿生殖系统繁殖,男性发生尿道炎,女性引起尿道炎和子宫颈炎。如治疗不彻底,可扩散至生殖系统。胎儿可经产道感染造成新生儿淋病性急性结膜炎。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5检查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是采取尿道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中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时,就有诊断价值,必要时进行分离培养。对患者应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本科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尿道脓性分泌物中的淋球菌DNA
正常范围:阴性。
检查介绍:该检测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携带淋球菌病原体。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淋球菌感染者,如尿道感染、淋菌性咽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尿道周围脓肿、尿道狭窄及直肠炎等。
6治疗1.治疗原则 对淋病,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治疗。 ⑴尽早确诊,及时治疗: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毫不迟疑地立即治疗,切莫错失良机。 ⑵明确临床类型:判断是否为单纯型,或有合并症型,或播散型。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导治疗极其重要。 ⑶明确有无耐药: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这也有助于正确地指导治疗。 ⑷明确是否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若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时,应拟订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⑸正确、足量、规则、全面治疗:应选择对淋球菌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作药敏试验,过敏试验或β-内酰胺酶测定。药量要充足,疗程要正规,用药方法要正确。应选择各种有效的方法全面治疗。 ⑹严格考核疗效并追踪观察:应当严格掌握治愈标准,坚持疗效考核。只有达到治愈标准后,才能判断为痊愈,以防复发。治愈者应坚持定期复查,观察足够长的一段时期。 ⑺同时检查、治疗其性伴侣:患者夫妻或性伴侣双方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2.一般疗法⑴性隔离:禁止性生活。 ⑵休息:伴有高热,严重合并症的STD患者要适当休息,必要时应卧床休息。 ⑶维持水,电解质、糖水化合物的必须与平衡,补充高糖,高蛋白饮食。 ⑷用洁阴洗液清洗或灌洗阴部,消毒、抑菌。
淋球菌DNA定量测定的注意事项
1、男性:用细小棉拭子伸入尿道约2-3厘米,用力转1-2圈,用无菌棉拭子取出分泌物(应略带粘膜)。将分泌物或棉拭子置入无菌玻璃管,密闭送检。
2、女性:用妇科棉签或棉球洗去宫颈外分泌物,再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内2-3cm,停5秒后旋动棉拭子采集宫颈分泌物,将分泌物或棉拭子置入无菌玻璃管,密闭送检。
3病人准备要求:男性采样前2小时禁小便,女性避开经期。
4、采样地点:内科19楼生物实验室;
5、标本收集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8:00至11:30,下午2:30至5:30;
6、报告发放:门诊患者携带蓝色申请底单至生物实验室取报告单,临床报告单实验室人员送至各临床。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