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1]。IFD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肺孢子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及毛霉等。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内置医疗器械、导管插管、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介入性治疗及肿瘤化疗和放疗等患者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IF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下IFD特别是肺曲霉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的快速、准确、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Part1
侵袭性真菌病感染现状
据报道[3],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IFD,在ICU中(8个国家的31家医院),例危重患者IFD发病率约为17%,死亡率可达38%。
国内侵袭性真菌病感染现状
年中国血液病研究中心对全国31家医院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大规模真菌检测的研究结果显示,IFD的发病率为8.9%,其中曲霉占70.6%,白念珠菌占27.5%;IFD总死亡率为13.4%,IFD相关性疾病死亡率高达18.6%,IFD确诊患者死亡率(31.3%)远远高于疑诊患者死亡率(22.9%)[4]。
从年至年,肺真菌的感染率呈阶梯式翻倍递增趋势。刘又宁教授团队统计引起肺部疾病的真菌占前七位的依次是:曲霉、念珠菌、隐球菌、肺孢子菌、毛霉、马内菲青霉(现名为马尔尼菲篮状菌)、组织胞浆菌。由此可见,肺曲霉病作为头号肺真菌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来源:刘又宁教授牵头的中心研究结果
而诊断延误,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抗真菌治疗,是导致IFD临床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在没有明确病原学感染证据的情况下,普遍采取的预防性或经验性广谱抗真菌治疗,常常导致治疗过度或不当,不仅伴有药物毒副作用,而且可能会促发真菌临床耐药性的发生。
因此,针对IFD诊断的快速、准确和特异性是有效治疗真菌病的先决条件,而杭州缔蓝生物的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Part2
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原理
本试剂盒根据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三种曲霉的核糖体同源保守基因组核糖体基因DNA片段设计特异性共同引物及荧光标记的探针,检测样本中的上述三种曲霉同源保守基因组核糖体基因DNA片段,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扩增曲线的形状来判定是否有特异性的PCR产物形成,进而判断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目的DNA片段。
本品使用内源性内参,通过检测样本中人基因组管家基因GAPDH,可以监控和避免由于样本中的PCR抑制物或操作不当引起的“假阴性”结果。
Part3
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验流程
只需2-3小时即可出结果
Part4
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优势
快速方便:荧光PCR技术,时间短,易操作。
通用性强:可同时检测3种曲霉。
灵敏度高:可检测5-10pg/mL真菌DNA。
特异性好:特异性引物;特异性探针;UNG酶消除交叉污染。
精确度好:ROX荧光校准,减少孔间差异。
Part5
曲霉常见的检验方法
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曲霉常见的检验方法:
1.形态学观察
1.1直接镜检样本中加10%~20%氢氧化钾,可见粗大菌丝从足细胞上垂直长出一层或两层小梗,上层小梗呈瓶状(次生小梗)。在次生小梗顶端形成一串分生孢子。孢子因菌种不同呈黄、绿、蓝、棕、黑等色。
1.2荧光镜检使用荧光染色液对样本进行染色,置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色荧光的曲霉。
2.培养法
真菌营养要求不高,需氧,生长繁殖最适pH接近中性,最佳温度为25—30℃,但某些深部真菌为37℃,与人体温度相同。由于真菌繁殖一代的时间较长,因而培养时间也较久,应防止培养基干燥。
3.GM试验
GM试验,目前已被列入IA的诊断标准,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PlateliaGM检测限约1ng/ml,特异性约84%~92%。但是,GM试验灵敏度受患者群体影响,为22%一%不等[6],且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在正常人、新生儿及其他儿科患者[7-9],使用半合成类青霉素患者、肾清除率降低患者,及胃肠道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10-12];还可能与产黄青霉、宛氏拟青霉及地方流行性致病真菌发生抗原交叉反应。
4.荧光定量PCR法
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实时监控核酸扩增的技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对PCR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此实现对初始模板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Part6
侵袭性真菌病检验方法比较
参考文献/链接
向下滑动阅览
[1]DePauwB,WalshTJ,DonnellyJP,etal.Reviseddefinitionsofinvasivefungaldiseasefromthe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andtreatmentofcancer/invasivefungalinfectionscoopera-tivegroupandthenationalinstituteofallergyandinfectiousdis-easesmycosesstudygroup(EORTC/MSG)consensusgroup.ClinInfectDis,,46:..
[2]ersonAK,KontoyiannisDP,AlexanderBD.FungaIinfectionsintransplantandoncologypatients[J].HematolOncolClinNorthAm,,25(1):-.
[3]acconeFS,VandenAbeeleA,BulpaP,etal.Epidemiologyofinvasiveaspergillosisincriticallyillpatients:clinicalpresentation,undedyingconditions,and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