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是世界防治哮喘日
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全程管理,控制哮喘」
编者按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哮喘患者超过万,其中多万是儿童和青少年。也就是说,每46个中国人中至少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
知几未来研究院今天推送的这份《儿童和青少年哮喘全景报告》,全文约2.5w字,将从哮喘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入手,详尽展现哮喘防治的诊断和全程管理,探讨微生物组学在哮喘治疗中的探索和应用。您将看到以下内容:
儿童哮喘在世界及中国范围内的流行现状
哮喘防治中的常见误区
可能引发哮喘的风险因素
哮喘的诊断:如何在不同年龄的儿童中发现哮喘
不同年龄段儿童哮喘的治疗和管理
常用哮喘药物的对比、选择及使用
肠道微生物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微生物干预疗法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案例
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一个摘要版,方便大家快速了解报告内容??
《儿童和青少年哮喘全景报告》摘要版1、哮喘通常始于儿童时期(尤其是5岁之前),全球约40%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中国哮喘儿童超过万,近30%没有得到及时诊断,近半数的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2、儿童持续性哮喘会导致肺功能发育不足,增加成年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持续性气流阻塞的风险,降低孩子的生长速度;严重急性发作的情况下可导致猝死,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
3、哮喘是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根治。但按照《GINA指南》维持治疗,接近80%的哮喘患者能达到良好控制;除了极少数中重度哮喘儿童,大多数哮喘儿童在发作期以外都可以正常参加日常活动。
4、在管理哮喘的过程中,专科医生只能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需要患者自己完成。
5、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以及定期复查等是影响哮喘控制的重要因素。
5、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其他风险因子包括:药物(如青霉素)、胃食管反流病、孕期因素(如母亲孕期抽烟、喝果汁、吃海鲜、接触PM2.5、抑郁焦虑)。
6、《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年版)》: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是缓解药物的首选。
7、年4月12日更新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调整:建议成人及12岁以上的轻度哮喘患者使用含有ICS的控制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严重发作的风险;基于安全性考虑,不再建议单用SAB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8、哮喘儿童和健康儿童的呼吸道菌群、肠道菌群构成都存在差异,且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先于疾病的发生。
9、提高饮食中的可发酵纤维比例、补充鱼油和益生菌或冻干细菌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呼吸道炎症,延缓哮喘发展。但益生菌及益生菌制品的使用存在着异质性,应当在精准检测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如果你对微生物疗法感兴趣,还可以直接拉到文章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