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调查问卷都显示,医院门急诊医务人员关于被性侵人员的紧急处置流程,培训还是比较匮乏的,除了第一时间报警保存证据,很多人担心感染某些疾病,如何处置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呢?其实国内外专业文献已经有了很多建议,但是这种事情毕竟太少了,并不是急诊医生的常规培训项目。
大部分官方的建议是应该在遭遇性侵害(或者其他意外的性行为)后应该第一时间去检测一次(当然还有性器官的检测以及为了收集司法证据需要采集的标本,这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尽快检测的理由包括:
1.目的是排除性侵害前已经罹患性传播疾病,这也是为了判断如果检测到性传播疾病,为了分析是否来自本次性侵害保留证据,尤其是处于性活跃期的成年人和青少年,避免到时候说不清楚。
2.如果担心在遭受性侵害后第一时间获取的标本因为生物浓度不够而未检测到,如果没有经验性预防给药,可以一周后复查。所以如果在性侵害发生后第一时间采集了标本检测性传播疾病,可以提醒受害者和医生,为了便于一周后再次复查,是否要考虑延迟暴露后的预防用药。不过根据报道,性侵害案的受害者随访率都很低,所以即时第一时间检测阴性,医生都倾向于给予预防性治疗。如果受害者拒绝预防性用药,应该建议其一周后复查性传播疾病。但是目前检测不能发现窗口期内的梅毒和艾滋病感染,例如梅毒需要90天后检测排除,艾滋病需要4到6周检测排除。
二、药物预防
例如,预防淋病:头孢曲松mg肌肉注射,头孢曲松对于非性器官的淋球菌感染(例如咽喉和直肠,也是性侵犯容易侵犯的器官)同样有效。头孢曲松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对梅毒也有效。因此,尽管肌肉注射比较麻烦,但是毕竟被性侵犯后再感染淋病或者梅毒对受害者来说也许是另一重打击,既然是可以避免的,还是尽量头孢曲松肌肉注射来预防。
预防毛滴虫:甲硝唑(或者替硝唑)2g口服,预防衣原体:阿齐霉素1g口服。
三、疫苗:
1.HBV:如果不确定有乙肝表面抗体,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是否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如果确定自己没有乙肝表面抗体,推荐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是不了解自己是否有乙肝表面抗体的(大部分中国青少年是这样的),可以尽快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加强(还要看你是否能找到疫苗并且说服接种点同意给你接种,现在买到疫苗比买到抗生素难多了);
2.HPV疫苗:HPV疫苗不能治疗HPV感染,也不能预防这一次性侵害感染HPV,但是接种疫苗可以降低HPV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发生率,还能预防今后感染HPV的概率。尤其是9~21岁男性和9~26岁女性,男男性行为者,即使超过26岁,如果没有全程接种过HPV疫苗,也建议接种。(很多文献仔推荐HPV疫苗的时候,给处的理由是被性侵的人,今后被性侵的概率会高于其他人,或者发生性行为的次数会更多。。。。)
四、是否需要进行HIV方面的暴露后预防?
1.首先看时间,如果已经超过72小时,阻断也没有意义了,就没必要讨论了,尽快检测受害者HIV感染状况,然后6周后和3个月再分别检测一次。
2.如果还没超过72小时,要看暴露源情况,暴露源,也就是性侵犯实施者如果确定是HIV感染者,而且发生了体液接触(通过检查自己的被侵害部位),则尽快给受害者暴露后预防。
3.如果暴露源HIV感染状况不明,则需要专业人员具体分析了,例如如果暴露源是高危人群,尤其是男男性侵犯,由于很多大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携带率达到甚至超过了10%左右,应该考虑暴露后阻断,有性侵行为的男男性行为者,HIV携带率可能更高。如果暴露属于异性性行为,还可以参考发生地点,例如色情场所,静脉毒瘾人员聚集地方,甚至发生在监狱等,则需要考虑暴露后预防。如果发生在学校、家庭等相对熟悉的地方和人员之间,则可以直接和当事人沟通评估。
4.阻断药物越早服用越好,我国推荐方案是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或者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者拉替拉韦)。2~12岁美国推荐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
五、儿童受到性侵犯后的处理
由于儿童以前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概率很小,所以一旦儿童检测出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以肯定感染来自性侵犯的过程。儿童的疫苗接种历史也容易确定,接受随访的比例也比较高,可以延迟预防淋病和衣原体感染的药物治疗,但是艾滋病暴露后预防需要根据具体评估情况决定,儿童在性侵犯活动中皮肤黏膜更容易破损,所以感染概率比成人高,而且性侵儿童的犯罪分子,携带HIV概率更高(性侵犯人员中的性变态)。
性侵害后是否感染了性传播疾病,大家会关心如何排除,什么时候检测才能排除,大家都知道性传播疾病都有潜伏期和窗口期(例如最常见的淋病和衣原体感染潜伏期2到6天,梅毒平均潜伏期3周,但是梅毒潜伏期也可以短到9天,长的达3月),因此很多人认为遭遇性侵害后,如果是为了排除性传播疾病,应该过了窗口期后再去检测一次。
相关阅读:
北京某基友面基时被恶意传播HIV!再次普及艾滋病阻断药知识!
面基时都“戴套”了!怎么还感染了HIV?
小受自述:我的警觉让我及时服上艾滋病阻断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