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智库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现状及对策

作者简介

郭爱华,大连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行业经济管理领军人才第四期学员。

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告别“以药补医”时代。改革后,医院总体运行平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不断增强。医院结构调整不及时,财政补助资金未及时到位,医保结算方式改革未及时跟进,部分价格调整低于成本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必须在相关政策上予以配套,实现”三医联动”。

关键词: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问题对策

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医院,医院、医院。各级政府、院校、军队、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管辖范围内的医疗机构,都属于医院。

所谓“药品加成”即医院可以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加价15%卖出,以弥补挂号及医疗技术费用的不足,通过这种“以药养医”的做法来维持正常经营和发展。这种制度早在年就设立了,是在当时那个困难时期的一种补偿机制,一直延续至今。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药品加成”“以药养医”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还逐渐演化成为医疗行业的逐利机制,大处方、大输液、滥用抗菌素等问题日益严重,医疗费用高到让民众大呼吃不消。医改前医院有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贴三个补助渠道。而医改之后,药品加成被取消,医院变成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把医疗回归到公益轨道,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为攻坚取消药品加成这一医改“硬骨头”,相关部门将通过“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三条路径,实施药品生产流通全流程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政策,确保改革落地。

一、某市医院综合改革情况

年某市卫计委及市医改办组成专家团队,与物价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测算市属、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医院的影响,医院利益的前提下,确定了医疗服务价格弥补方案。全市58家医院于年8月26日顺利执行了新的物价收费价格。

方案明确医疗机构由于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90%的部分可以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予以弥补,价格调整应与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相配合,确保补偿落到实处。其次,各级财政部门将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第三,医院运行成本,内部挖潜,提高效率,降低一部分成本。

此次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在现行医疗服务项目项中,取消了挂号费;上调了重点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康复和中医等项医疗服务价格,占比为61%;下调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项目共计项,占比13%,其中降低了14项偏高的大型医用设备(CT)检查治疗价格、项检验项目价格。另外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传染病、医院以及儿科的医疗服务价格省物价局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

二、医改后的现状

8月26日以后,医院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经过三个月的数据跟踪,医院总体运行平稳,患者就诊秩序良好,跟踪情况基本与测算结果一致,医改取得初步成效。

(一)年当年医改前后运行情况分析

门诊人次日均增幅2.83%,在院人数日均降幅3.37%;日均医药收入增幅0.71%,其中药品收入降幅18.61%,大型检查收入降幅8.87%,检验收入降幅8.53%;每门诊人次费用有所下降;在院患者每床日费用增幅3.19%;药品比例27.71%,减少6.6个百分点,其中门诊药品比例减少3.06个百分点,住院药品比例减少8.22个百分点。

(二)医疗服务价格弥补降价损失情况

按照物价政策调整前后的数据测算,年8月26日至11月30日,在工作量相同情况下,某市城市医院医药收入调价损失万元,降幅为0.4%,弥补比例94.33%。医院9月-11月为医疗收入高峰期,医院手术量增加,因此弥补比例较测算值高。其中:门诊医药收入损失降幅为4.29%,弥补比例42.92%;住院医药收入增幅1.32%,弥补比例.87%。

(三)收费结构情况

年1-11医院药品、卫材、大检化验收入占医药总收入比例为74.90%,与年同比下降3.03个百分点;其中:药品比例31.61%,同比下降3.35个百分点;大检、化验占医药收入比例26.66%,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卫生材料费用占医药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比例35.56%,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四)医保费用同期对比情况

年9月某市城市医院由于出院结算人次同比增长4.89%,因此医保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合计增加万,增长4.02%;其中保险支付增长3.06%;患者自付费用增长7.33%。但人均医保出院患者医疗费用下降0.83%;人均保险支付下降1.74%%;人均患者自付费用增长2.33%。

(五)住院患者病种费用统计情况

医院上报情况看,住院患者手术病种均次总费用、均次统筹费用、均次个人负担费用总体上涨;非手术病种均次总费用、均次统筹费用、均次个人负担费用总体下降;内科重症均次费用总体下降;外科均次费用有升有降。

(六)医院收入及收支结余情况

医院仍然保持一定的收支结余率,但是与医改前1-8月水平相比,收支结余率大幅下降。

三、医改后存在的问题

(一)方便门诊门诊量增加影响门诊药品比例

药医院开药人次增加,由于方便门诊的开设,更多的患者放弃去药房购药而选择到服务好、环境优且有医医院来开药,取消药品加成后,方便门诊人次总体增长12%,一方面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医院的医疗资源。

(二)基本医保结算政策未及时跟进

医院住院患者多数是医保患者,同时住院价格补偿比例较高,如果医保政策调整不到位,医院住院收入的增长都将形成医保超支,医院损失越大。因此医保中心应制定合理的结算指标,医院平稳运行,保障患者利益,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国家医改政策要求“三医联动”,只有医保政策跟进,才能保证物价政策调整到位,医院负担。

(三)财政补偿政策不到位

根据医改政策要求,医改后产生的药品加成收入损失缺口,需要政府给予财政补助,但目前资金补助不到位。医院通过收费价格提高弥补药品、大检、化验损失只能弥补到60%,如无政府补偿,医院的正常运行都非常困难,医院的补偿力度,使医院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患者服务。

(四)部分价格调整不到位

1、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过低。体现中医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数量较少,调整项目数量比例仅为13%;且收费标准只允许在基准价格基础上上浮8%,低于以前上浮10%的标准,相当于是降价了。

2、检验收费下降导致个别项目定价低于试剂成本。部分价格下调后的检验收费仅略高于甚至低于试剂成本,再加上人员经费、日常经营性支出等成本,部分检验项目入不敷出,医院的亏损。例如,霍乱孤菌培养收费30元试剂成本70元;淋球菌培养收费30元试剂成本85元。应招标采购降低试剂成本。

(五)药剂科人员面临转型挑战

医院药剂科平均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医院的创利大户,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剂科无论是人医院的成本,医院面临调整和安置药剂科人员的问题。

四、对策与措施

(一)加快分级诊疗引导方便门诊患者到基层就医

政府将通过医保等政策调整,吸引患者到基层就医,减少方便门诊就诊量,

医院医生作用。将社区的药品采购纳入政府统一药品采购平台,降低社区药品成本,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引导患者分流到社区买药,同时也鼓励社会药房采取降价等措施来吸引患者。

医院也应积极面对门诊患者下沉社区的挑战。通过建立医联体、提高技术水平等方式,畅通转诊通道,建立稳定患者群,医院就诊量。将同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医院为核心,二级医疗机构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城市医疗集团;通过跨省域组建专科联盟;城市和农村通过多种形式组建医疗联合体。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办法。

(二)医保政策联动

加强“三医联动”,调整医保结算指标,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随着医改的进行,医保支付方式和标准也应随之调整,调整普病及单病种的考核指标,医院医保超支压力,使医务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投入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按DRGs付费。同时降低部分单病种患者自付比例,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实行按病种、人头、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目前某市按病种付费病种数量为68个,今年按病种付费病种数量将达到个以上。今后,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范围。在现有康复治疗按床日付费的基础上,推进精神类疾病按床日费用结算,探索安宁护理按床日费用结算。结合签约服务、分级诊疗,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制度,从慢性病患者开始试行医保门诊签约服务、按人头付费,逐步扩大到全部参保人员。同时,要推进医保差异化支付方式改革。研究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支付比例和起付标准。医院医保支付水平,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结合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开通参保人员双向转诊通道,参保人员在市级统医院医院的,连续计算起付标准;由医院的,不再自负起付标准。

(三)加大财政补偿力度

医院价格补偿缺口,保证财政资金及时到位,保证财政补偿合理性公平性;特别是增加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的收支平衡。

(四)与发改部门协调解决部分价格调整不到位问题

协调解决中医类收费价格,充分体现对中医特色医疗服务项目的支持,促

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医院成本核算。对检验试剂及卫生材料采用统一采购平台进行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医院进行病种和项目核算,医院的运营成本,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消化部分调价亏损,将成本管控和预算执行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

(五)推动药剂科医务人员完成转型

推动药师由药品保障型向临床药学服务型转变,按照其服务技术水平进行绩效考核和分配。

(六)药品采购实行“两票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落实药品、耗材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要求,推进医用耗材和试剂阳光采购。医院药品采购实行“两票制”,减少流通领域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试行药品配送城乡一体化。做好短缺药品预警监测,保障药品供应。

(七)进行薪酬制度改革

医疗服价格提高后,应及时进行薪酬制度改革。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将医疗技术水平、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强度、成本控制水平、服务量、服务水平和质量等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加大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引导临床调整收入结构,医院良性发展。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公开课程

权威发布

(点击查看课程详情)

郭爱华

赞赏

长按







































什么叫做白癜风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jbolanhui.com/ljbd/2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