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炎是指致病菌侵入睾丸而引起的炎症。临床按其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睾丸炎与慢性睾丸炎两类。其中急性睾丸炎又分为细菌性睾丸炎和腮腺炎性睾丸炎。急性细菌性睾丸炎根据致病菌的不同还分为非特异性感染(一般化脓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淋球菌感染等)两类。睾丸炎是男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2%~18%,临床上以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最为多见。发病前可有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病史。急性睾丸炎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等;腮腺炎性睾丸炎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疼痛,红肿发热,继发于腮腺炎之后。血、尿常规检查和B超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前者多属中医“子痈”范畴;后者多属中医“卵子瘟”范畴。
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
[症状]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睾丸炎患者。睾丸肿胀疼痛,阴囊红肿,扪之灼热,恶寒发热,全身酸楚,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基本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栀子10g,生地黄12g,黄芩10g,车前子12g(包煎),泽泻12g,通草15g,柴胡6g,当归12g,生甘草6g。
热重者,加金银花10g,蒲公英12g;疼痛甚者,加金铃子10g,延胡索10g。
[备选方药]龙胆泻肝口服液、四妙丸。
2、瘟毒流注
[症状]多见于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睾丸肿胀疼痛,扪之灼热,阴囊皮色多不变,发热午后为甚,精神萎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清瘟败毒,消肿散结。
[基本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牛蒡子12g,黄芩10g,黄连6g,连翘12g,玄参12g,板蓝根20g,桔梗12g,薄荷6g(后下),升麻10g,柴胡6g,陈皮6g,炙僵蚕12g,生甘草6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加紫花地丁12g,白花蛇舌草15g;血热者,加丹参10g;大渴、大热伤津者,加天花粉20g。
[备选方药]黄连解毒丸、牛黄解毒片。
3、气滞血瘀
[症状]病前有跌扑、骑跨等致睾丸外伤史。睾丸肿痛,甚则阴囊皮肤青紫、瘀斑,痛引少腹,影响直立或行走,继则睾丸疼痛加重,身伴寒热,小便赤黄,大便秘结,口干而苦。舌质淡红、边尖或有紫斑、瘀点,脉涩或数。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基本方药]四逆散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6g,枳壳12g,天花粉15g,川牛膝12g,炮山甲12g,当归12g,白芍15g,延胡索15g,炙甘草6g。胀痛甚者,加青皮6g,白芷10g;两少腹拘急而痛者,加乌梅12g,细辛6g;肿块质硬不消者,加皂角刺12g,浙贝母12g;小便赤涩不爽者,加车前子10g(包煎),白茅根12g。
[备选方药]失笑散。
4、痰气交阻
[症状]多见于病变初期或慢性睾丸炎的患者。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有下坠感,可扪及肿块或硬结,压痛明显,小腹、少腹牵涉不舒,时或坠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行气化痰,散结消肿。
[基本方药]橘核丸加减。橘核15g,木香6g,金铃子15g,桃仁12g,延胡索12g,枳实12g,厚朴10g,海藻15g,海带15g,昆布12g。肿块质地偏硬者,加炮山甲10g,制南星10g;胀痛甚者,加白芷12g,制香附12g;舌苔厚腻者,加佩兰12g,苍术12g。
[备选方药]丹栀逍遥丸。
5、肝肾阴虚
[症状]见于急性睾丸炎后期,以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最为多见。睾丸日渐萎缩,质地松软,时有酸胀不适感,精神萎靡,体倦乏力,或见阳痿、早泄、性欲减退,或有午后低热、易汗。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填精。
[基本方药]聚精汤加减。熟地黄15g,枸杞子15g,制首乌15g,沙苑子12g,山茱萸12g,淫羊藿12g,紫河车12g,太子参18g,制黄精18g,炒薏苡仁12g。结节明显者,加鳖甲10g,浙贝母10g。
[备选方药]七宝美髯颗粒、还少丹。
外治疗法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用布袋或阴囊托将阴囊托起,并作冷敷以减轻充血水肿和疼痛,慢性期可作热敷以加快血运。
2.外洗法急性期睾丸疼痛明显、阴囊红肿者,以马鞭草30g,败酱草30g、鱼腥草30g煎水,候温浸洗并湿敷局部;慢性者用葱白节30g、当归30g煎水坐浴。
3.急性睾丸炎脓未成者,用金黄膏外敷,也可用马鞭草叶捣烂,和蜜糖适量调匀敷贴患处;脓成者可切开排脓,并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以金黄膏贴盖;脓尽则用生肌散外敷;慢性睾丸炎用冲和膏外敷以温经通络散结。
护理要点
1.急性期卧床休息,用布袋将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慢性期可适当活动。
2.积极治疗原发感染,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腮腺炎等疾患。
3.治疗期间,暂时中断或减少房事。
4.忌食酒、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营养。
感谢您的打赏
欢迎更多的中医人士加入我们;联系人:
郝女士:,
史先生:,
韩先生:,
赞赏